译者:受控于他者的主体___浅谈翻译的主体间性.pdf

译者:受控于他者的主体___浅谈翻译的主体间性.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要 传统的翻译理论对译者的主体性缺乏充分的关注和系统的研究。 译者的主体地位长期受到遮蔽。随着20世纪80年代翻译研究的文化 转向,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能动作用逐渐凸现,关于译者主体性的研 究从被忽视到得以确认,直到成为热点研究课题。我国在上世纪90 年代也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但在凸现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时,也应该清楚意识到译者并不是一一个孤立的主体,译者主体性的发 挥是受到作者主体性和读者主体性限制的。现代阐释学为这种认识提 供了理论基础,翻译活动不再被看作一种孤立的语言转换活动,而是 一种主体间的对话。作者、译者、读者三者之间应该是相互依存、相 互渗透的。 本论文由引言、正文(共分四章)和结论组成。 引言部分分析了翻译界关于翻译主体研究的历史及其现状。认为 目前翻译界对下主体问性问题的关注还不够,翻译研究应从主体性向 主体问性转向。 第一章回顾了译者的历史地位,分析了译者的双重身份和译者主 体性所包含的三个方面,即译者的创造性、目的性和背叛性。 第二章探讨泽者的主体性过分张扬带来的弊端。译者并非是一个 孤立的主体,而是受他者制约的主体。他者包括作者、读者。泽者主 体性的发挥是受作者主体性、读者主体性的影响的。翻译研究应该从 主体性向主体问性转向。 第三章借助阐释学中的重要概念,结合实际个案,对作者与译者 的交互作用进行了具体的说明。指出作者和译者作为一_|_:=体有各自的前 理解。译文中既包含有原作者的声音也有译者的声音;既有译者与原 作者的共鸣部分,也有译者不同于原作者的地方。译文中隐含了一种 “复调”声音。而要使复调之声越小,共鸣之声越大,泽者就要缩小 与原作者的审美距离,达到与原作者视域的最佳融合。 第四章理论结合实例,继续讨论目的语读者的作用,指出译本的 最后生成当然离不开读者的参与。通过与读者之问的对话,译者关注 读者的期待视野。有时译者会迎合读者的视域,调整翻译选材、翻译 策略和翻译标准,并会带来重译;有时译者试图通过相应的方式向读 者灌输自己的思想,影响读者的视域。 结论部分强调译者是翻译过程中的焦点元素,具有中心作用。只 有原文作者、译者、读者三者的和谐互动,才能为我们带来“忠实” 的译本。无论如何,应该说译本其实就是原作者、译者、读者三个主 体问的产物。 关键词:译者;作者;读者;主体;主体性;主体间性 lI Abstract Traditional translation meo—eslack concem about enough and’ a1research systematlc onthe ofthe translator.The subjectiVity subiectivitv statusofme translatorhas been obscured.With long thecultura】turn in translation studiesinthe translator’s 1980s,the has subjectivit

文档评论(0)

zxl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