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兼语式的语义重合和话语功能的认知语法研究.pdf

汉语兼语式的语义重合和话语功能的认知语法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提出本研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兼语式的前期研究文献中,传统语法视角下的兼语式研究对兼语式的句法特征做出 了详细的描写。结构主义语言学视角下的兼语式研究通过兼语“分合之说”试图解决兼 语式的句法分析问题。转换生成语法视角下的兼语式研究深入到句法的逻辑层面,指出 兼语式中兼语的后面存在一个与它同指的空语类。语用功能视角下的兼语式研究指出兼 语式的特殊语用特征在兼语上,兼语是兼语式使用的焦点。这些研究深化了我们对兼语 式的认识,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借鉴。然而,我们发现,虽然传统语法、结构主义语言 学、转换生成语法、语用功能视角下的兼语式研究都已意识到兼语式中兼语的特殊性, 但是并未解决甚至极少触及兼语特殊性的认知根源。例如,兼语N2为什么能一身兼两个 句法身份?兼语为什么具有可分可合的特征?兼语的后面为什么存在一个与它同指的 空语类?兼语为什么能够成为兼语式使用的焦点?这些似乎都是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 我们尝试在认知语法的框架内探讨兼语式语义建构的认知机制、兼语N2在兼语式语义建 构中的作用以及兼语语言现象中的兼语话语衔接功能的普遍性。 第三章在对兼语式重新界定的基础上,把兼语式划分为使役类、释因类和说明类三 类,分析兼语式的语法、语义及语用三个层面的特征。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兼语式在 语法、语义、语用三个层面的典型特征均体现在其组成成分兼语上。这三个典型的特征 是兼语N 的双重句法身份、双重语义身份和双重语用身份。双重句法身份指兼语N 兼 2 2 V 的宾语和V 的主语于一身,是两个句法成分的重合(syntactic overlapping )。双重语义 1 2 身份指兼语N 同时兼V 的一个语义成分和V 的一个语义成分,是两个语义成分的重合 2 1 2 (semantic overlapping )。双重语用身份指兼语N2 既是述题(确切地讲,是述题的一部分) 又是话题的语用身份,是两个语用身份的重合(pragmatic overlapping )。兼语式中的两 个话语(N V N )和(N V )通过兼语N 的述题话题双重语用身份层层推进,构成一 1 1 2 2 2 2 个完整的话语(N V N V ) 。兼语N 是两个话语衔接起来的纽带。兼语在兼语式中占据着 1 1 2 2 2 特殊的地位,发挥着特殊的作用,这也是我们以兼语为切入点重新审视兼语式的原因所 在。 第四章通过对大量兼语式使用例句的分析,归纳出兼语式的构式义。兼语式的构式 义是两个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兼语式中两个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体现出多样性,具体 包括使役因果关系、释因因果关系和说明因果关系三类。兼语式的语义逻辑表达式清晰 地揭示出两个事件的共享成分,这个共享成分就是兼语N2 ,兼语N2 是两个事件之间联 II 结的纽带。兼语 N2 的这种连接纽带是一种隐含的逻辑联结,而不是外显于语言层面的 显性联结。 第五章建立了兼语式语义建构的认知分析框架。兼语式表示一个复杂的因果关系事 件,原因事件和结果事件两个事件之间因果关系的建立是通过兼语 N2 凸显的两个语义 侧面实现的。自主成分兼语 N2 凸显两个语义次结构,一个与原因事件中的依存成分凸 显的图式性次结构在语义上重合,一个与结果事件中的依存成分凸显的图式性次结构在 语义上重合。兼语 N2 与两个依存成分凸显的图式性次结构在语义上的重合允准原因事 件和结果事件整合成一个完整的因果事件,表达一个复杂的因果关系。 第六章探讨了兼语N2 在使役、释因和说明三类兼语式语义建构中的联结作用。使 役类兼语式中,原因事件[N +V +N ]表示“N 使役 N ” ;结果事件[N +V ]表示“N 实施 1 1 2 1 2 2 2 2 某一动作行为或处于某一状态” 。自主成分N2 的语义凸

文档评论(0)

july7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