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论15_诗经的用韵.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通论十五:诗经的用韵 一、韵及相关概念 韵 指韵书中把主要元音、韵尾和声调相同的字归在一起的单位,即韵书中的韵。 押韵条件是声调相同、韵尾相同、主元音相同或相近。 例: 檀tán 干gān 涟lián 廛chán 貆huán 餐cān 二、《诗经》韵例 以《关雎》《芣苡》《静女》《柏舟》 《伐檀》《硕鼠》为例, 看《诗经》的韵例 1、从韵在句中的位置看,句尾韵是最普遍的形式。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踯躇。(侯部)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元部)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微、脂合韵) 有的诗句以代词或语气词收尾,韵往往在代词或语气词前面,可以看作句中韵,也有人看作变相的句尾韵。 采采芣苡,薄言采之。 采采芣苡,薄言有之。(之部) 采采芣苡,薄言掇之。 采采芣苡,薄言捋之。(月部) 采采芣苡,薄言袺之。 采采芣苡,薄言襭之。 (质部) 2、从一章所用的韵数看,可以分为一韵到底的和换韵的两类。 以《静女》为例: 第一章“姝”“隅”“躇”押韵,押侯韵,是一韵到底。 第二章“孌”“管”押韵,押元部。“炜”,是微部,“美”是脂部。 “微”“脂” 合韵,而且中间换一次韵。 3、从韵脚相互的距离来看,情况较为复杂,可分为三种: (1)句句押韵 如《静女》二章: 静女其娈, 貽我彤管。( “孌”“管”押韵,押元部) 彤管有炜,(“炜”,是微部) 说懌女美。( “美”是脂部,“微”“脂” 合韵 ) (2)隔句押韵 一般是奇句不押韵,偶句押韵。这是《诗经》最常见的押韵方式。如《关雎》二、四、五章。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鸠、洲、逑,押幽部) (3)交韵 奇句和奇句押韵,偶句和偶句押韵。 如《静女》第三章: 自牧归荑,——奇句(脂部) 洵美且异。——偶句(职部) 匪女之为美,——奇句(脂部) 美人之貽。——偶句(之部,职、之合韵) 三、诗经的韵部(上古韵部) 上古韵部,指两汉以前的语音依照能否在一起押韵的情况而分成的若干组。 对于上古韵部的研究,是从读《诗经》感到不押韵时开始的。 方法: 先用系联法将《诗经》韵脚字归纳为若干组,有多少组就说明上古有多少韵部,然后对《楚辞》、《易经》等其它先秦韵文进行系联以验证《诗经》分部的正确性并扩大各部的归字。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诗·邶风·绿衣》四章 彼何人斯?其为飘风。 胡不自北,胡不自南? 胡逝我梁?祇搅我心。 《诗·小雅·何人斯》四章 (上)古韵三十部 叶韵 《诗经》产生于先秦。随时间推移,语音发生变化。南北朝以后的语音已经与《诗经》时代的语音有明显差别。 唐宋以后语音变化更大。但南北朝乃至唐宋时代,人们还没有确立古今音不同的观念,用当时语音读《诗经》,遇到押韵不和谐之处,就临时改读成自己认为合适的读音,把这种做法称为“叶音”、“叶韵”(“叶”也作“协”)、“取韵”。 《诗经·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吐当反) 踊跃用兵。(叶晡芒反) 土国城漕, 我独南行。(叶户郎反) 从孙子仲, 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 忧心有忡。 (叶敕众反) 叶音说盛行于宋,吴棫《毛诗补音》是代表作,已亡佚。从朱熹《诗集传》注音中可以看到吴氏叶音的大致情形。 至明末陈第才彻底批判叶音说,提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古今语音不同说:“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在这一学说的指导下,古音学的研究真正走上正确的道路。 陈第是古音学的开路者,顾炎武是古音学的奠基者。顾氏分古韵10部,初步确定了古韵分部的规模。 清代及现代著名古音学家: 江永继承了顾氏的古音学,分古韵13部。 段玉裁全面继承顾氏、江氏古韵研究成果,分古韵17部。段氏同时提出“同谐声必同部”的理论。 鸛鳴於垤dié ,婦歎於室。 灑掃穹窒,我征聿至。 《詩·豳風·東山》三章 “垤”、“室”、“窒”三字均以“至”字作为声符,且皆为韵脚字,同在《诗经》“质”部。段氏的这一发现不但证明了《诗经》归部的正确性,更重要的是扩大了韵部的归字。 孔广森分古韵18部,比段氏增加1个冬部,同时提出阴阳对转理论。 如果塞音韵尾脱落,就变成了阴声韵(阴、入对转); 塞音韵尾变成了鼻音韵尾,就是阳、入对转。 没有韵尾的阴声韵加上了鼻音韵尾,就是阴阳对转。 所以所谓对转就是同一横排间三个韵之间语音的转化关系。 同一竖行的韵,特别是相邻的两行之间的韵,它们的主要元音发音非常接近。所以也可能发生语音转化,这就是旁转。 如果两个韵既非同一横排,又非同一竖行,但也发生了语音转化,这就是旁对转。 王念孙分古韵

文档评论(0)

liyxi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