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章 淬火与回火.ppt
* 第10章 淬火与回火 * 第10章 淬火与回火 三、淬火裂缝 工件淬火冷却时,如其瞬时内应力超过该时钢材的断裂强度,则将发生淬火裂缝。 产生原因:淬火过程中所产生的淬火应力过大,若工件内存在着非金属夹杂物,碳化物偏析,其它割离金属的粗大第二相,以及由于各种原因存在于工件中的微小裂缝,当淬火应力过大时,将由此而引起淬火裂缝。 * 第10章 淬火与回火 1.纵向裂缝 沿着工件轴向方向由表面裂向心部的深度较大的裂缝,往往发生在钢材完全淬透情况下。 特征:沿着切向拉应力方向,且完全淬透情况 是因淬火时组织应力过大使最大切向拉应力大于该时材料断裂抗力而发生。 纵向裂纹也可能是由于钢材沿轧制方向有严重带状夹杂物所致。 * 第10章 淬火与回火 2.横向裂缝和弧形裂缝 横向裂缝常发生于大型轴类零件上,如轧辊、汽轮机转子或其它轴类零件。 特征:垂直于轴线方向,由内向外断裂,往往在未淬透情况下形成,属于热应力所引起。 锻件往往存在气孔、夹杂物、锻造裂缝和白点等冶金缺陷,这些缺陷作为断裂的起点,在轴向拉应力作用下断裂。 * 第10章 淬火与回火 2.横向裂缝和弧形裂缝 弧形裂缝特征:热应力引起,主要产生于工件内部或尖锐棱角,凹槽及孔洞附近,呈弧形分布。 当直径或厚度为80~100mm以上的高碳钢件,淬火未淬透时,表面呈压应力,心部呈拉应力,在淬硬层至非淬硬层的过渡区,出现最大拉应力,弧形裂纹就发生在这些地区。 * 第10章 淬火与回火 3.表面裂缝(或称网状裂缝) 一种分布在工件表面的深度较小的裂纹,深度一般在0.01~1.5mm左右,裂纹分布方向与工件形状无关,但与裂纹深度有关,当裂纹深度较小时,工件表面形成细小的网状裂纹,当裂纹较深~1mm或更深时,则表面裂纹不一定呈网状分布。 * 第10章 淬火与回火 * 第10章 淬火与回火 第五节 确定工艺原则工艺方法及应用 淬火工艺规范包括淬火加热方式、加热温度、冷却介质及冷却方式等。 依据是工件图纸及技术要求,所用材料牌号,相变点及过冷奥氏体等温或连续冷却曲线,端淬曲线,原始组织,加工工艺路线等,只有充分掌握这些原始材料,才能正确地确定淬火工艺规范。 * 第10章 淬火与回火 二、淬透性的试验测定方法 1.计算法:根据钢材的主要成分,与奥氏体晶粒度,通过一系列对钢的淬透性影响系数的连乘积而估算钢的理想临界直径D 。 * 第10章 淬火与回火 2.实验法: ㈠断口检验法 GB227-63 《碳素工具钢淬透性测定方法》 退火钢棒中部截取2~3个试样方形试样的截面尺寸:20×20mm±0.2mm,圆形截面为:φ22~23mm,长度为100±5mm .试样中间一侧开一个深度为3~5mm的V形槽, 试样分别在760℃、800℃、840℃温度下加热15~20分钟,然后淬入10~30℃水中,通过观查断口上淬硬层(脆断区)的深度h,对照相应的评级标准图来评定淬透性等级(GB227-63规定分成0~5级)。 * 第10章 淬火与回火 (二)、U曲线法(临界直径法): 长度=直径4~6倍 奥氏体化后,淬火介质中冷却,自表面向内每隔1~2mm距离测定一处硬度值,并将所测结果画成硬度分布曲线;用淬硬层(到半马氏体区处)厚度h 或比值来表示淬透性,其中DH为未淬硬心部的直径D为试样直径。 反映钢材在一定条件下的淬透性。 淬火临界直径:能淬透的最大直径。 * 第10章 淬火与回火 0.45%C水淬后断面硬度 * 第10章 淬火与回火 上述临界直径是在一定淬火条件下测得的,因此用临界直径法表示钢的淬透性,需标明淬火介质的冷却能力及淬火烈度。 淬火烈度H:标明淬火介质的冷却能力的相对值。如规定静止水的淬火烈度H=1,其它淬火介质的淬火烈度由与静止水的冷却能力比较而得。 * 第10章 淬火与回火 * 第10章 淬火与回火 * 第10章 淬火与回火 * 第10章 淬火与回火 (三)顶端淬火试验法(端淬法) 应用广泛、方法简便. 试样:φ25×100mm; 温度:AC3+30℃; 时间30~40分钟; 管口距试样顶端12.5mm, 喷水柱自由高度为65mm 水温4~60℃, * 第10章 淬火与回火 端淬法示意图 * 第10章 淬火与回火 两边各磨去0.2~0.5mm的深度 距顶端1.5mm处沿轴线自下而上测定洛氏硬度值 硬度下降缓慢时,可以每隔3mm测一次硬度 测定结果画成硬度分布曲线. 钢的淬透性以下式表示: d:至水冷端距离,HRC为在该处测定的硬度值 * 第10章 淬火与回火 四、淬透性在选材和制订工艺时的应用 据端淬曲线选择和设计钢材及制定热处理工艺。协助选择热处理工艺、和选材。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