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微中子天文物理簡介
微中子物理簡介
林貴林
國立交通大學物理所
e-mail: glin@.tw
摘 要
本文介紹微中子發現簡史,以及大氣與太陽微中子的研究概況。一、前言:
近幾年來,微中子物理研究進行得如火如涂,主要原因是1998年日本Super-Kamiokande 實驗組的重大發現。該實驗發現大氣微中子在抵達地底探測器途中發生振盪現象,即從某一類微中子變換成另一類微中子。這種振盪現象屬於量子效應,起因於微中子弱作用本徵態與其質量本徵態不同,並且質量本徵值之間互不相等。微中子振盪並非新觀念,理論上早有人提出,只是實驗上一直未能證實,因此也凸顯Super-Kamiokande實驗的重要性。其實在Super-Kamiokande實驗前,太陽微中子實驗已進行多年,其異常結果也引發微中子振盪的想法,然而終究沒有確定結論。本文將從物理學家如何發現微中子談起,並介紹微中子振盪的研究概況。廣義而言,“微中子物理”尚包含“加速器微中子物理”, 粒子物理學家藉由加速器製造微中子束以測量電弱交互作用參數及探討核子結構,限於篇幅,本文將不述及這部份。微中子是物理學家Pauli所提出的想法,為了解釋β衰變的實驗結果。β衰變的示意圖如下:
e-
Z, A
Z+1, A
初始態 末態
上圖顯示一個原子序為Z,原子量為A的核子轉換成原子序為Z+1,原子量為A的核子,並放出一個電子。如果β衰變的末態僅有兩個粒子,則依據能量、動量守恆,末態粒子只能有一種方式瓜分初始態的總動能,然而實驗上所測得的電子動能能譜卻呈現寬廣分佈如圖二所示:
電
子↑
數
0 Te → Temax
圖二:β衰變之電子動能能譜
以當初的實驗精度,物理學家發現電子的極大動能Temax正好等於核子的能量差(MZ+1,A-MZ,A)c2。不過絕大多數的電子卻沒有帶走這麼多能量,箇中原因成謎,甚至到了讓物理學家想放棄能量守恆的地步。1931年Pauli提出微中子的想法,亦即β衰變的末態應有第三個粒子— 微中子存在。有微中子帶走一部份動能,電子能譜的連續分佈現象就很容易解釋了。Pauli假設微中子跟其他粒子的作用十分微弱,因此在實驗室中尚未被觀測到,他也假設微中子為電中性、無質量且自旋為1/2的粒子。電中性的假定是為了維持電荷守恆;無質量的假定是由於電子能譜的頂點Temax已經和核子能量差(MZ+1,A-MZ,A)c2相等,再也沒有多餘能量可以給微中子帶走。如果微中子有質量Mν,則微中子至少可以帶走Mνc2的能量,和上述觀察矛盾;自旋1/2的假定是為了保證角動量守恆。Pauli對微中子的性質描述並未隨著粒子物理的發展而受到挑戰,至少Glashow, Salam及Weinberg [1] 的粒子物理標準模型中,微中子仍被視為無質量的粒子,並具有上述其他性質。這項認知直到1998年才有改變,我們稍後會再碰觸這個問題。
由於微中子的作用很微弱,使得偵測微中子成為實驗物理學家的一大挑戰。1956年Cowan和Reines終於偵測到微中子[2],實驗所利用的反應過程為
亦即運用質子捕捉微中子而產生中子及正子。其中微中子係由核子反應爐裡的β衰變所產生,由於微中子-質子的反應截面積在目前能量範圍僅有10-44 cm2,因此本實驗需要大量質子來捕捉微中子。1962年,L. Lederman, M. Schwartz, J. Steinberger及他們的合作者發現了第二類微中子[3],這類微中子被命名為νμ,有別於β衰變中的微中子νe,在本實驗之前,物理學家普遍認為微中子只有一類,即使他們知道微中子亦可從π介子及μ輕子的衰變而來,如
, , .
Schwartz等人利用Brookhaven國家實驗室的Alternate Gradient Synchrotron(A.G.S)設施產生π介子,再讓π介子衰變出的微中子與核子碰撞產生帶電粒子。實驗分析顯示這些帶電粒子為μ輕子,因此證實π介子衰變出的微中子有別於β衰變中的微中子νe。公元2000年,美國費米國家實驗室第一次直接觀測到第三類微中子ντ[4]。
如前言中述及,自從物理學家發現微中子後,微中子束被廣泛應用於粒子物理研究:重要成果包括發現中性流(Neutral Current)及精密測量電弱交互作用等。在這一節,我將介紹非加速器微中子物理。在此微中子不是來自實驗室,而是來自我們熟悉的天文環境如大氣層或太陽。從大氣或太陽來的微中子帶給我們什麼訊息呢?這得從微中子的振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护理事业十五五发展规划(2026-2030).docx VIP
- 规范《GB1631-79-离子交换树脂分类、命名及型号》.pdf VIP
- smt转正工作总结报告.pptx
- Unit+1+Laugh+out+loud+Understanding+ideas+高中英语外研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ptx VIP
- 《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2111-2019).pdf VIP
- 物理竞赛全套课件.pdf
- 2025年临床中成药应用精选题库与解析.docx
- 人机交互设计 课件 第3章 交互设备.pptx
- 2025届高三数学高考二轮专题复习:立体几何解答题专练(含解析).docx VIP
- (初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1.doc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