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金属纳米薄膜具有特殊的光学特性,如表面增强红外吸收(SEIRA)。SEIRA
与表面增强拉曼(SER)效应相似,主要起源于纳米结构的金属表面等离子共振
所产生的局部电磁场增强。除上述特别光学效应外,在电化学环境中纳米金属薄
膜还可能具有某些特殊的催化活性以及耐蚀性等。通过合金化、表面修饰或改变
纳米颗粒的尺寸可实现纳米薄膜物理和化学功能的调控,尤其是表面修饰双元金
属纳米材料是电催化研究的一个热点。衰减全反射(ATR)表面增强红外吸收光谱
(SEIRAS)具有表面信号强、表面选律简单和传质不受阻等优点,适合于电化
学界面研究。在电化学ATR-SEIRAS中,工作电极是沉积在红外窗口(主要是
能薄膜电催化和电吸附等界面结构和行为的重要方法。而构建新型功能金属纳米
薄膜电极是理解、应用与发展现场ATR-SEIRAS方法的基础。
在本论文中,首先为研究双元双层金属纳米薄膜的SEIRA效应和吸附反应
特性,构建了厚度可控的Au基n肤纳米薄膜,探讨该类结构薄膜红外增强机理。
其次,为研制低铂、高效电催化材料,构建了Ru基Pt肤功能纳米薄膜电极并应
用于现场ATR.SEIRAS研究,并且探讨了该特殊双元金属电催化的双功能和电
子效应。再次,利用SEIRAS简单表面选律和通用湿法构建金属纳米的便利,研
究了吡啶在各种金属电极表面上吸附构型,考察了金属价电子结构对其吸附构型
的影响。另外,采用扫描探针显微术表征了具有SEIRA效应金属纳米薄膜的形
貌。主要研究内容摘要如下:
1.厚度可控的Au基/Pt肤纳米薄膜的SEIRA的效应
采用自发置换法在Au纳米薄膜上制备不同厚度的Pt肤层薄膜,并检测其红
外吸收强度的变化。所谓自发置换法即利用欠电位沉积单层Cu原子作为模版,
在含Pt的盐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经多次循环可得到不同厚度的n肤层。这样
制备的催化层具有超薄、厚度可控的特点,为研制超低铂含量的催化剂和研究基
底金属电子效应提供了可能。基于上述方法,在四层以内Pt肤层表面粗糙度和
n上吸附的CO峰强几乎不变,表明了Pt肤层近似外延生长的特性。Pt的SEIRA
效应取决于Au基/Pt肤复合纳米膜的形状与尺寸及其电子和光学特性。该研究结
果首次从实验上揭示了Pt肤层的SEIRA效应与文献中的有关SERS效应有明显
不同:Pt层上SERS信号主要源于基底Au的长程电磁场增强效应的诱导,随层
厚度增加而急剧下降;而红外光区,各类金属的光学特性差异小,Pt层上SEIRAS
中文摘要
信号受基底金属性质影响很小。
同时研究了不同厚度Pt肤层薄膜上预吸附CO电催化氧化行为,发现其比
n厚膜电极的氧化电位正移了300mV以上。根据基底与肤层金属间相互作用的
d带中心能级理论,在Au基底上肤层Pt的d-带中心上移,加强了d-兀.之间的
反馈,使Pt-C键键能增强,从而导致Pt肤电极上CO的吸附强度变强,氧化电
位正移。
2.Ru基/Pt肤二元金属薄膜的制备及现场ATR-SEIRAS研究
为研制低n载量的电催化材料及其电催化机制,采用自沉积法制备Ru基/Pt
肤二元金属薄膜电极,并应用于电化学SEIRAS研究。自沉积法即在不加外界电
压的条件下,一种贵金属㈣在另一种贵金属(Ru)基底上自发沉积的现象,即发
生一个不可逆的氧化还原置换反应。通常通过自沉积法所得到肤层只有亚单层或
几个单层的厚度。常规电化学和现场ATR-SEIRAS测试表明,Ru基/It肤电极表
MHCl04中,Ru基
现出对Co和CH30H很强的催化作用。在含饱和CO的0.1
/I t肤膜电极比Pt膜电极对CO的氧化电位提前140mV,在红外光谱图上可观察
外吸收峰。这些表明Ru基/Pt肤薄膜体现了类似传统合金中Pt-Ru的协同效应,
提高了抗CO中毒能力,更重要的是显著降低了贵金属Pt的负载量。
本部分工作还以共沉积法制备的Pt.Ru合金及自发置换法制备的Ru基/Pt肤
二元薄膜作为比较,分析三者电化学与催化协同效应的异同。
3.不同电极表面吡啶吸附的表面增强红外光谱研究
吡啶(P),)分子在金属表面的吸附构型由于所处环境和研究方法等的不同,一
直未达共识。利用表面增强红外光谱法(SEIRAS)灵敏度高、表面选律简单的
技术研究了吡啶在上述各电极的吸附构型。结果显示:吡啶在Cd电极上采取
a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电力隧道电力隧道工程c标段施工方案.doc VIP
- 九年级物理第21章《信息的传递》全章课件.ppt VIP
- Unit 4 Fun with numbers(Get ready)外研版(三起)(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pptx VIP
- (妇产科)子宫内膜癌教学查房.pptx
- 供应商审核报告范文模板.docx VIP
- 机场行测考试题库.pdf VIP
- 2025年《网络设备配置与安全》课程标准.docx VIP
- 成都市盐道街中学高一入学语文分班考试真题含答案.docx VIP
- 成都市盐道街外国语2025高一入学英语分班考试真题含答案.docx VIP
- 成都市盐道街外国语2025高一入学数学分班考试真题含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