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者,保护者与分利者贫困村基层组织的多重角色.docVIP

生产者,保护者与分利者贫困村基层组织的多重角色.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产者,保护者与分利者贫困村基层组织的多重角色.doc

【研究领域】:农业经济学 生产者、保护者与分利者:贫困村基层组织的多重角色 程 杰 武拉平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内容提要:生产、保护和分利模型(Production, Protection and Predation Models)解释了资源在生产和分利之间的配置是经济收益的重要决定因素。本文通过对该模型的应用和扩展,来尝试性地分析当前我国贫困村基层组织行为,并利用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论表明:贫困村基层组织表现出明显的生产者(Producer)、保护者(Protector)和分利者(Predator)的多重角色,在较低的生产效率、较高的物化寻租技术以及较多的潜在寻租主体情况下,贫困村的经济资源将以高比例保护、低比例生产的配置方式实现均衡,从而可能导致低水平均衡收益的“贫困陷阱”。 关键词:生产者;保护者;分利者;贫困村;基层组织 Producer、Protector and Predator: Multi-roles of Bottom-level Organizations in Poverty Villages CHENG Jie WU Laping (College of Economics Management,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bstract Production, protection and predation models expound that resource allocation between production and predation is a crucial determinant about economic income. By applying and expanding the model, this paper analyzes behaviors of bottom-level organizations in poverty villages of our country and further tests empirically by using data on rural survey fixed spot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bottom-level organizations in poverty villages behave as multi-roles of producer, protector and predator. Under low efficiency of production, high technology of predation embodied and many potential predators, economic resource of poverty villages will come to equilibrium in high percentage of protection and low percentage production resulted probably a “poverty trap” of low-level equilibrium. Key words: Producer,Protector,Predator,Poverty Village,Bottom-level Organizations 一、引 言 贫困村S的财务凭证显示:非建设性支出占财务支出总量将近90%,其中招待费占支出总量的70.21%,办公经费占支出总量的15.94%,实际建设费用仅占支出总量的11.05%。非生产性支出是村级财政资源的主要投向,其中寻租活动成为重要内容,它表现出两种形式:一是以防止本村的经济资源(确定为重点扶贫村能获得的扶贫资金和项目)不被其他村获取而进行的寻租活动,这种活动具有相对的保护性质,体现了村级组织的保护者角色;另一种是以获取其他村经济资源为目的的寻租活动,这种活动具有相对的分利性质,体现了村级组织的分利者角色。寻租活动直接导致了贫困村生产性资源的分流,从而限制了脱贫的步伐 (程杰,2007)。 为什么贫困村不能将有限的经济资源用于生产性建设,而更多地投向寻租活动呢?作为生产者和保护者的贫困村与分利者的贫困村之间的决策行为会如何相互作用呢?这些保护性和分利性寻租活动对贫困村发展又会有怎样的影响呢?本文将尝试性地利用生产、保护与分利模型(Production, Protection and Predation Models)来解释这些问题。 二、文献综述 生产、保护与分利的相关模型分析了资源在它们之间的配置对经济收益和人均收入的重要影响。Hirshleifer(1988,1991)建立了简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