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全降解聚甲基乙碳酸酯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孺要
全降解聚甲基乙撑碳酸酯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材料物理与化学
焦建
指导教师:孟跃中教授
摘要
近年来,由二氧化碳(C02)和环氧丙烷(PO)共聚而成的聚甲基乙撑碳酸
酯(PPC)因其制备过程可消耗C02和可完全降解性而成为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的
热点。最近,本课题组通过优化实验条件,利用戊二酸锌负载催化剂制备了高产
PPC每克催化剂)的完全交替的PPC,土壤掩埋试验和缓冲液浸渍试验
率(1269
都证明PPC具有良好的降解性。完全交替的PPC由于没有醚键而具有优良的机械
性能和热性能,可以象通用聚乙烯一样可以进行热熔加工。但是,PPC由于自身
的酯键结构而具有相对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热分解温度偏低,限制了其应用范
围。利用其他材料来共混改性PPC是改善其性能即有效又经济的重要途径,因而
深入地研究PPC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熔融共混制备了一系列全降解碳酸钙(CaC03)增强聚甲基乙撑碳酸酯
(PPC)复合材料,并对材料的机械性能、热性能、以及微观形态进行了研究。拉
伸性能测试显示复合材料的强度和硬度随着CaC03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热重分析
结果表明CaC03的添加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这些增强效果
得益于填料与基质之间较好的界面结合,这在电子扫描电镜测试中得到了印证.
选择AC为化学发泡剂,ZnO为助发泡剂制备了PPC/CaC03复合发泡材料,研究
了发泡温度与时间以及填料CaC03的添加量对发泡性能的影响,同时对所得到的
发泡材料进行了微观形态和机械性能的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发泡孔隙率可由发
泡条件来调节;随着发泡温度的提高或发泡时间的延长,平均泡孔直径变大而泡
孔密度变小;但是,随着CaCO,的添加因异相成核作用导致平均泡孔直径变小而
泡孔密度变大。力学性能测试显示CaC03的添加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复合发泡材
料的压缩强度。可见,CaC03与PPC共混是制备价格低廉、机械性能良好且完全
中山大学博七论文2007 伞降解聚甲基乙撑碳酸酯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降解的PPC复合发泡材料的一条可行途径。
通过熔融共混制备了一系列全降解棉纤维(cF)增强聚甲基乙撑碳酸酯(PPC)
复合材料。考察了棉纤维的添加对复合材料的静态和动态力学性能,热性能的影
响以及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拉伸性能和动态机械性能的测试表明,棉纤维的加
入可使复合材料的强度和硬度大大提高;热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热稳
定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材料的拉伸强度与热稳定性的改善得益于PPC和棉纤维
间的相互作用,这在电子扫描电镜观察中得到了印证。
通过熔融共混制备了一系列全降解甲基乙撑碳酸酯/乙烯一乙烯醇共聚物
(PPC/EVOH)复合材料。利用转矩流变仪、红外光谱分析、静态和动态力学性能测
试、热分析和扫描电镜分析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加工性能、机械性能、热性能和微
观形态。复合材料在熔融混合时的平衡转矩表明的PPC与EVOH具有较好的共混
问的氢键作用,这种作用从VFIR测试中得到了印证。力学和热学性能的研究结果
表明,EVOH可以明显提高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复合材料的
热稳定性和结晶性;动态力学性能和差示扫描热量分析的测试结果进一步揭示了
PPC与EVOH具有较好的相容性,从电子扫描电镜照片上可以看出复合材料具有
均一的微观形态且两相界面结合较好.
利用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通过熔融共混的方式来增塑聚乙烯醇(PvA),
制备了一系列PVA/EVOH复合材料。转矩流变仪和差示扫描热量分析的测试结果
表明EVOH可在熔融过程中与PVA形成分子间氢键,从而减少PVA的分子内氢
键,使其熔融温度降低;另一方面,热重分析结果表明EVOH可增强PVA的热稳
定性,使其分解温度升高。在此基础上,通过熔融共混制备了一系列全降解甲基
乙撑碳酸酯/聚乙烯醇/乙烯一乙烯醇共聚物(PPC/PVA/EV010复合材料,并着重考察
了该复合材料的加工性能、力学性能、热性能和微观形态。研究结果表明,增塑
PVA可明显提高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热稳定性和结晶性,同时该复合材料具有
均一的微观形态且两相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batio&l;,3>基ptcr细晶陶瓷的制备及性能研究.pdf
- batio&l;,3>基复合ptc材料的研究.pdf
- bi2o3-so2系统熔融及冷却过程中熔体结构与形貌的研究.pdf
- bst粉体的制及bst-mt陶瓷介电性能的研究.pdf
- c<,3>二聚脂肪酸基聚酯及其衍生物的合成、性能与动力学研究.pdf
- ca<&39;2+>在金红石型二氧化钛(110)晶面沉积过程的第一性原理研究.pdf
- caco<,3>、fe<,2>o<,3>和cuo掺杂对zno压敏陶瓷电性能和微结构的影响.pdf
- cdse量子点水相合成及其光学性能研究.pdf
- ceo<2>基纳米粉体的共沉淀-水热合成及其表征.pdf
- cdte多晶薄太阳电池的背接触研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