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演讲稿魏加宁:积极引导信贷资金进进实体经济.doc

名人演讲稿魏加宁:积极引导信贷资金进进实体经济.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名人演讲稿魏加宁:积极引导信贷资金进进实体经济

名人演讲稿魏加宁:积极引导信贷资金进进实体经济 大家早上好!   很兴奋有这么一个机会和大家一起来探讨宏观经济题目,宏观经济题目面比较广,而且最近我们也在做调研,所以我想集中一点,由于后面还有其他专家,我想集中在一点想谈银行贷款的情况,申明一点,我所讲的观点是个人观点,与所在单位无管,另外假如媒体要报导的话请经我本人同意,我的发言与股市无关。   目前信贷发放的速度令一些老同道们担心不已,另外贷款结构公道,贷款额度这么大,但是中小企业还是嗷嗷待哺。一部份资金流向票据市场,一部份流向股市,大约有一半资金是在金融市场里面自我循环,构成了金融市场内部的自我循环,自我膨胀,这是一个情况。另外一半资金固然是往实体经济走,但大部份是流向地方政府的项目上,流向政府融资平台上。能够解释为甚么中小企业资金反而非常少。第三个特点,风险在集中。贷款的集中度越高,风险越集中,贷款像那里集中,风险也就向哪里集中,现在担心是金融风险和财政风险的***。这是关于今年以来银行贷款的特点。   第二部份想谈一下银行贷款的特点可能会带来的后果。 一种是轻易构成新的泡沫。甚么是金融泡沫,金融泡沫就是资金在金融体系里自我循环,自我膨胀,而不为实体经济服务,我们以为这就是金融泡沫,目前快速增长大量的资金在金融体系里自我循环,轻易进步股价,构成新的金融泡沫,也推高房地产的价格。目前有四种担心,一种从近期来看,通货紧缩压力依然存在。另外一种担心,信贷货币投放太快,早晚要引发通货膨胀;实际上还有第三种担心,就是经济增长没有上来,但是物价先上来了!这也就是担心所谓中国式的滞胀。这类局面可能会更困难,解决起来更难一些。第四种担心就是一般商品价格没有上来,资产价格先上来了,也就是说构成新的泡沫。从目前来看,很多人以为,第四种可能性好象仿佛更大一些,或说苗头已出现。这是一个后果。再有一种后果,就是中小企业得不到应有的贷款。   据业内人士说,中小企业贷款是统计出来了,中小企业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贷款,缘由之一,是现在各家银行中小企业贷款统计口径是不一致的,所以有人说,你要计算多少我就可以够给你计算出多少来。   目前,在我国中小企业占企业各数比重超过90%,对GDP贡献超过60%,并且提供80%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和超过80%农民工就业机会。但是所得到的贷款非常之少,业内一些专家以为不超过10%。所以,这是第二个后果。就是中小企业的不到应有的贷款。第三种后果,就是政府项目吸引了过量资金,刚才我前面提到了,在快速增长的银行贷款中有相当一部份流向各级政府的投资项目上,流向各级政府的投资平台上,出现甚么情况呢,过往做这点事情,从98年做这类事情是开发银行一家做,其他银行是观而骂之,批评开发银行这么往做,是这类态度。但现在是甚么情况呢?特别是往年年底,十一月以后,刺激经济政策以来,现在贸易银行贷款放松以后,各家贸易银行都涌进到这个市场上,都涌到政府贷款项目上来,导致这个市场从贷方市场变成借方市场,甚么意思呢?过往是各级地方政府求银行给点贷款,现在是甚么情况呢?是反过来,由银行都在涌进这个市场,变成了银行求政府,银行来求地方政府,以为地方政府的项目好,所谓有信用,有政府财政信用做后盾,所以现在变成了贸易银行纷纭来抢地方政府的项目。那末就出现甚么情况呢?过往开发银行一家做的时候,它还可以向贸易银行提很多要求,比如说财政状态怎样样,财政的经济指标,还可以进行一些测算,到底将来能不能还上。但现在由于各家贸易银行都涌进这个市场以后,就变成地方政府反而拿起架子,你爱贷不贷,你不贷别的银行还等着我呢!政府必要信息也不愿意提供了,财政的数据也不愿意提供了,这样的话就使得财政的风险掩盖起来了,隐躲起来。所以这是一个后果。再有一个后果,现在宏观调控出现了一个悖论,导致企业严重的分化,宏观调控按道理说,宏观调控过热的时候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过类的时候采取扩大性积极财政政策,理论上这么讲,但实践上这么做的时候会出现这么一种情况,当经济过热的时候,紧缩货币信贷的时候。首先受损是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等经济过类的时候,我们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弄大项目,上基础设施项目,首先受益的是国有大型企业。这样的话,引发了企业的分化,大型企业、国有企业越来越壮大,而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就越来越困难。所以就出现了企业的分化。这是宏观调控面临的一个悖论,或说难以解决的一个困难。   怎样样解决这个题目,首先是积极引导信贷资金进进实体经济,要做的事情,一是整顿票据市场,避免票据市场自我繁殖,不为实体经济服务。再一个事情,固然跟这个关系好象不是很大但也应当作,就是同一债券市场, 把公司债、企业债,中短时间融资券,现在实际上被三个部份分割,被证监会、发改委、人民银行三头分管的市场怎样样同一起来。另外再一个是加强信贷资金流向的监管,监管部分应当加强对

文档评论(0)

cmccpppo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