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蛋鸡生产培训课件
第六章 蛋鸡生产 产蛋鸡养育阶段划分 商品代蛋鸡 育雏期:0-6周龄 育成期:7-18周龄 产蛋期:19-72周龄 蛋种鸡: 育雏期:0-3周龄 育成期:4-21周龄 产蛋期:22-66周龄 第一节 蛋鸡业生产现状 一、现状 世界:1980年达2600万吨,目前5000万吨 中国:人均超过17公斤,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与美国接近 二、发展趋势 1、鲜蛋消费下降,蛋制品增加 世界鲜蛋消费下降;胆固醇;风味 蛋制品增加很快:美国蛋制品 15%-20% 法国、德国 16%-18% 加拿大 蛋制品增长 2-3%,鲜蛋下降 1% 2、生产绿色优质鸡蛋 3、利用生产生物制品:鸡蛋粉(蛋黄、蛋白粉) 三、品种 蛋壳颜色 白壳:白来航鸡 褐壳:罗曼、伊沙褐 粉壳:罗曼、海兰粉等 青(绿)壳:黑乌骨鸡 四、现代蛋鸡的生产特点 1、产蛋数逐年增加:如法国的伊莎褐以每年3.35个蛋的速度增加 近15年,美国商品蛋鸡60周龄入舍母鸡产蛋量每年增加2.5个 2、总产蛋增加;72周龄可达17kg以上 3、料蛋比下降 4、开产日龄提前:约每年提前1-1.5天, 褐壳蛋鸡几乎提前2周 5、产蛋鸡的体重在减轻:维持需要减少 第二节 商品蛋雏鸡的饲养管理 一、雏鸡的生理特点与养育阶段的划分 (一)雏鸡的生理特点 1、幼雏体温较低,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 2、雏鸡生长迅速,代谢旺盛 3、幼雏羽毛生长快、更换勤 4、消化系统发育不健全 5、抵抗力弱,敏感性强 6、雏鸡易受惊吓,缺乏自卫能力 (二)雏鸡养育阶段的划分 1、按周龄划分:0-6周龄鸡称为雏鸡,又叫幼雏; 7-18周龄的鸡 称为育成鸡,育成鸡又可细分为7-14周龄的中雏 和15-18周龄的大雏。 2、按体重划分 3、按体重和胫长划分:如迪卡白在胫长达85毫米,体重620克(约 8周龄时)时进入育成期 二、 育雏准备 1、选择品种:就近市场需求原则 2、制定入苗计划 :根据鸡场现有的设备条件、资金和人力等制定 入苗计划。计划内容应包括:饲养数量、入苗时间、所需鸡舍 及设备、饲养人员、饲料(预混料)、药物、疫苗、水、电、流动资金等 饲养5376只商品蛋鸡投资简表 养鸡生产定额 3、选择适宜的饲养方式 几种饲养方式的比较 4、常用设备的准备及安置 (1)鸡笼 育雏笼 育成笼 产蛋笼: 全阶梯式鸡笼 半阶梯式鸡笼 (2)饮水设备 (3)喂料设备 全自动喂料设备——料塔 全自动喂料设备——料盘 全自动喂料设备——链式喂料器 全自动喂料设备 (4)清粪设备 (5)通风设备 通风系统 (6)育雏设备 加温设备——保姆伞、红外线 5、鸡舍和设备的消毒 6、饲料与饮水的准备 7、提前预温 三、雏鸡的饲养管理 1、雏鸡的饲喂 (1)饮水 (2)开食 (3)补充砂砾 2、雏鸡的管理 (1)温度 看鸡施温 冷应激时雏鸡的症状 雏鸡会堆挤在育雏伞下 雏鸡也会乱挤在饲料盘内 肠道和盲肠内物质呈水状和气态 排泄的粪便较稀且出现糊肛现象 雏鸡受冷应激的影响 雏鸡生命中最初几天受凉,日后会遭受死亡率增加,应激,脱水; 生长速率和均匀度差; 较易发生腹水症。 热应激时雏鸡的症状 雏鸡会俯卧在地上并伸出头颈张口喘气; 雏鸡会寻求凉爽远离热源的地方; 雏鸡会拥挤在饮水器周围使全身湿透; 饮水量会增加嗉囊会由于过多的水分膨胀。 雏鸡受热应激的影响 脱水,导致死亡率高,出现矮小综合症; 饲料消耗量降低,导致生长速率和均匀度差; 最严重的情况下,由于心血管衰竭(猝死症)的死亡率较高。 (2)湿度 (3)饲养密度:每平方米养多少只鸡;每只鸡占料槽、饮水位置。 罗曼商品蛋鸡饲养密度 (4)通风 开放式舍禽舍(褐壳蛋鸡)光照制度 (6)断喙 7~10日龄断喙刀片的温度和颜色及烧灼时间 不同雏龄断喙刀片温度与烧灼时间 3、雏鸡的综合管理技术 (1)及时断喙 喙的作用----啄食、饮水、争斗。 不断喙的后果----刨料、互啄。 断喙的难处----既要减少饲料的刨出又要尽量不影响饲料的摄入和饮水。 断喙不好----不但影响鸡群的死淘和均匀度,而且与日后的生产性能密切相关。 断喙的标准: 造成的应激要尽可能小 喙截断后不会再生(烧灼要确实) 下喙比上喙稍长 不会影响摄食和饮水 正确的断喙手法 ----断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