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塑核心竞争力.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台塑核心竞争力   【 原著选读 】   《“王者”心法》   技术创新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企业生命周期长短取决于企业创新能力大小。熊彼得认为,技术创新是一种生产函数(Production Function)的转移,是生产要素与生产条件从未有过的新组合进入生产体系。经济本身存在着一种“破坏均衡”而又“恢复均衡”的力量,那就是创新活动。像制度创新一样,台塑的技术创新是实行一贯的循序渐进风格。数十年的技术经验积累,让台塑集团形成了“一步一个脚印”的技术进步路径。   创新是企业响应市场变化的内在表现,当创新突破临界点成为现实生产力时,必然会引发企业内部变革和企业对市场应变能力的提升。创新是企业经营中唯一不变的基调,稳健经营的企业必然有效地变革自身,来响应市场变化的外在需求,并因此形成创新惯性和变革路径依赖。   创新无处不在   很多人都知道王永庆的瘦鹅理论,但是,很少人知道这个理论背后还有一个方法、技术创新的故事。米店被迫关门后,王永庆曾经在乡下大量饲养收集过来的瘦鹅。由于当时适逢第二次世界大战,被日本殖民统治的台湾必须将大部分粮食运往前线,供给日本军队使用,所以台湾民间严重缺粮,连人都吃不饱,当然没有剩余食物可以喂食家禽,所以只能放任它们自寻杂草等物果腹,各家所养鹅都骨瘦如柴、命悬一线,这种瘦鹅乏人问津。喜欢动脑筋的王永庆立刻雇工收集高丽菜的菜根和粗叶,另外又购买碾米厂剩下的粗糠和碎米,制作成混合饲料,同时低价收购各家半死不活的瘦鹅,进行集中饲养。这些饥肠辘辘的瘦鹅看到美味狼吞虎咽,一直吃到塞满喉咙,几个小时后喉咙囤积的食物消化了又大吃一顿,如此周而复始,没有间断,经过三个月时间从原本不到三斤的瘦鹅变成重量增加二三倍的肥鹅,比一般饲养方法的鹅重两斤左右,王永庆因此小赚一笔。获利的冲动刺激王永庆开始大量收购瘦鹅,由于采用规模化饲养后,只能喂食工业制饲料,导致鹅肉肉质下降,售价也随之降低。喜欢动脑筋的王永庆冥思苦想寻找应对之策,终于想出了在鹅上市销售前的极短时间内改用家养法,鹅肉肉质竟然发生奇迹般的变化,肉质竟然超过了长期家养的鹅,价格自然更高,真是天道酬勤!王永庆也从瘦鹅中获得一个启示——如果经过长时期挨饿仍然存活,可见生命力极为顽强,加以饲养以后不但很快就能恢复正常的成长,甚至能够成长得比一般情形更加良好。这就是他常说的“瘦鹅理论”,也由于这种创新性思想,王永庆常常获得很多意外惊喜。从实践中摸索创新灵感往往是很多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力量源泉。大陆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餐饮企业福记控股公司创始人姚娟透露,公司厨师通过日积月累摸索调制出比市场上味道更好、价格更便宜的食品调料,节约了公司运营成本。创新其实没有想象中复杂,有时候甚至非常简单。大陆啤酒业曾经流传着这样一个创新故事:当年无锡市一家国有啤酒厂高价引进了一套灌装线,但总会有漏灌的情形,导致公司在国宴上开出空瓶而颜面尽失。啤酒厂随后由一个博士带头组织技术攻关,用三年时间终于发明红外线扫描技术识别灌装线上的空瓶,啤酒厂为此花费数百万元。公司为技术团队颁奖,然后想把这个技术卖给民营啤酒厂,结果发现人家三个小时就解决了这个难题。原来民营啤酒厂车间主任被厂长下了军令状,必须解决空瓶难题否则走人,车间主任冥思苦想,突然看到生产车间的大型鼓风机,于是灵机一动,立即把风力十足的鼓风机对着灌装传输带猛吹,空瓶随风而倒。   在制度创新的庇护下,台塑的技术创新保持均衡匀速前进。让石化产品的质量不至于大起大落,适应了市场的心理预期。台塑创业之初采用电石法生产PVC,随着化学工业日新月异,才逐步采用乙烯为原料,并进行相应的技术改善。   1965年,世界各国开始采用石油化学所产生的乙烯作为PVC原料,成本相当低。台湾因无乙烯来源,只得仍以旧法电石为原料生产PVC,由于成本偏高,无法与人竞争,导致产业停滞不前。由此可见,市场上随时都有创新需求。如何有效响应这种市场期待需要用心以对。   避免创新的绊脚石   在大企业的公司文化中,厌恶风险的意识根深蒂固。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公司的庞大资产和心理习惯,容易导致巨额的沉没成本(Sunk Cost),相应地制造了一个抵制创新的免疫系统。其中的抵制表现形式就是进行严厉的商业审查。因为创新和竞争会产生优胜劣汰的压力,使公司更加强大,对创新而言,抵制具有破坏性。但是“非我发明”的心理长期顽固存在。创新往往会带来破坏性结果,使得产业中原来的企业遭受灭顶之灾。所以旧有势力的抵制,往往是预料之中的本能反应。   大企业往往需要强势的管理者,因为其中存在太多既得利益者,所以公司风险偏好会越来越低,就像贵族喜欢保守、不好冒险一样,小企业更倾向勇于承担创新风险。但是石化产业是一个成熟并可能被替代的产业,创新是必须面对的选择。剧烈的变革总是困难的,而且很少

文档评论(0)

you-y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