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摘要
本论文试图建立一个叙述文体学的综合分析框架,展示叙述学和文体学的分
析方法如何可以以长补短,对文学叙事做出更有说服力的解释。融合叙述学和文
体学分析,不是把二者单独分析的结果简单相加。两种技巧都会在对方的观照下
获得更深的意义,从而更全面地揭示主题意义。本论文以前景化原则作为选择和
分析叙述技巧和文体技巧的最根本原则。我们不局限于实例分析,还探讨了叙述
学和文体学分析结合的一般规律。希望本论文可以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文学叙事中
这两种技巧的互动的敏感度。以此,他们对文学作品的阐释可能会更加具体、深
入。
就这两个学科对语言艺术的研究而言,叙述学和文体学都研究其形式特征,
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人们对二者之间的关系有过一些错误的理解。近几年来,
以申丹教授为代表的一些文体学家认识到这二者是同中有异的关系。尽管都研究
形式,发源于结构主义的叙述学主要研究叙事作品中的宏观技巧;现代文体学主
要是细查语言特征。显然,一部作品的形式是由叙述技巧和文体技巧共同造就的。
单单分析微观层面的语言现象可能会使文体学家“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分析
宏观层面的叙述技巧可能会因为缺乏具体语言细节的支持而流于空泛和直觉化。
所以,叙述学分析和文体分析理应是合作互惠,而不是替代或平行的关系。
一些学者通过同时采用这两种分析方法更全面、深刻地揭示出文学作品的含
义。但是,总的来说,他们的尝试具有以下共性。首先,他们的研究大多是具体
作品分析。也就是说,他们止于分析选定作品中的一种最前景化的技巧。此外,
他们大都用叙述学的技巧作为文体分析的引子,而显然随后的文体分析才是重头
戏。他们之中只有少数几位努力做到在这两种分析方法之间保持平衡,顾及到他
们互动互惠的方面。
与文体技巧相比,叙述技巧处于宏观层次而且数量有限,所以在本研究中,
不论是理论建构还是实例分析都以其为出发点。在先前个案研究的基础上,本论
文设定的目标是:针对几种重要的叙述技巧,全面探讨文体学分析与之结合的方
法、规律;引起人们对这两种分析方法互动互利的特征的注意。
viii
因为在本研究中,就叙述学而言,它与文体学的最佳结合点是其对形成某种
叙事结构的宏观技巧的研究,因此我们把叙述技巧与叙事结构联系起来。基于中
西方在叙事结构研究方面的差异,我们融合了西方系统的形式分析方法与中国特
色的人本主义立场。我们相信前景化的形式技巧能让我们窥见作者独特的世界观、
生活观。鉴于作者多次被驱逐出文学作品的遭遇以及后现代削平一切对西方文学
叙事的负面影响,本论文认为中国叙述学以人为本的立场可以帮助文学叙事恢复
生机。此外,本研究兼顾读者在叙事分析中的作用,尤其强调其认知能力在叙事
分析中的必要性。
尽管我们也做一些实例分析,但是我们的目的并不止于此。每一个实例分析
的前后都有相关理论探索和进一步思考。我们希望这样能够有助于读者在其它文
学作品中发现被前景化的叙述文体技巧。我们与先前研究的不同之处还在于我们
特别强调叙述和文体两种技巧的相互作用。在本融合中,不只是叙述学研究为文
体分析搭建宏观框架,叙述学分析还被后者证实、丰富,甚至被赋予更深的内涵。
更重要的是,对这两种技巧同时加以分析可以使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叙事作品。
本论文由九章组成:
第一章引言简述了本论文的研究动机、必要性、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
分析步骤以及研究范围和语料。
第二章为文献回顾,综述到目前为止在叙述学和文体学综合的领域所取得的
成果。先前的研究给我们展示了这两种方法的融合在文学分析中的光明前景。同
时,他们的个案研究和以文体学为中心的分析方法又给我们留下进一步开拓的空
基础。与其它学者不同,上述三位在分析中兼顾叙述和文体两种技巧以及它们的
相互作用。基于他们对一部作品中某单一技巧的分析,本研究针对现代小说中最
重要的三种叙述技巧,全面探讨文体分析与之结合的方法。
第三章介绍叙述学和文体学的相关概念和典型分析方法。因为在本研究中,
就叙述学而言,它与文体学的最佳结合点是其对形成宏观结构的技巧的研究,因
此我们把叙述技巧等同于叙事结构。在分别介绍中西方对叙事结构的研究之后,
我们声明本研究的立场是西方系统的形式分析和中国以人为本的研究方法的综
合。本章以拉波夫对自然叙事结构的描写收尾。我们认为人们每日沉浸于自然叙
事之中而获得的叙事能力是他们理解书面叙事的基础。当然,要想深入理解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