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主塞摘要
中:丈摘要
密肋复合板结构是一种耗能减震型建筑结构新体系,其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九
十年代初,经过近二十年的不断创新和完善,目前己在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方面
取得了较好的阶段性成果。本文在前期试验研究的基础之上,结合密肋复合板结
构自身构成特点,建立了合理有效的数值分析模型,采用有限元模拟和理论分析
相结合的方法,对密肋复合板结构的地震位移响应特性与能量反应规律进行了分
析和探讨,提出了该结构体系基于能量的抗震设计实用方法,为密肋复合板结构
的进一步研究与应用奠定了基础。主要研究工作如下:
1 密肋复合板结构的非线性数值分析模型研究
综合分析密肋复合板结构的构成特点和受力变形特性,基于通用有限元分析
软件MSC.MARC,应用纤维梁及分层壳理论,采取自定义材料子程序模型,合理
考虑界面连接要求,本文研究开发了密肋复合板结构复杂受力状态下的精细化非
线性有限元分析模型,并基于课题组前期的系列试验研究进行了有效性检验。本
文模型采用了相对精确的材料本构、更加合理的单元类型和简单有效的界面处理
关系,相比现有数值分析模型,具有更好的计算适用性和更高的计算精确度,可
以用于地震等往复荷载作用下密肋复合板结构受力与变形性能的计算模拟和分
析,为准确分析该结构体系的弹塑性地震响应提供了保证。
2密肋复合板结构的地震位移响应分析研究
传统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固定侧移模式和基本振型控制的两大假定,使其
无法应用于高阶振型反应影响显著的高层建筑结构。模态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通
过多振型的推覆分析及其组合,解决_=『.传统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不能用于高层建
筑结构的问题。本文将模态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应用于小高层密肋复合板结构的
地震位移响应分析,并引入基于多点位移控制的推覆分析算法实现了稳定性和收
敛性相对更好的位移控制计算。通过两个12层算例分别在小震、中震和大震时各
10条地震波下的时程分析,验证了模态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在密肋复合板结构地
震位移响应分析中的适用性,得到了该类结构构件的变形需求计算方法。
3密肋复合板结构的地震能量反应分析研究
以整体系数为研究变量,基于本文建立的非线性数值分析模型进行了地震作
用下密肋复合板结构能量反应规律的分析与探讨,完成了大震时10条地震波下的
150个密肋复合板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重点研究了地震输入能量及总滞回耗能需
jE立交垣太堂墁±堂僮途窒
求的确定、滞回耗能需求的分配与分布等计算方法,从而实现了各构件耗能需求
的求解,即采用MPA方法计算结构总地震输入能量和总滞回耗能,采用本文基于
时程分析结果拟合得出的公式计算滞回耗能按构件类型和楼层的分配,采用MPA
方法确定同一楼层同一类构件水平方向上的耗能分布。
4密肋复合板结构的基于能量实用设计方法研究
基于砌块与界面现有损伤机理研究尚不充分的现实和其总体耗能比例相对较
小的分析结论,本文将其耗能能力作为安全储备并利用Park.Ang损伤模型和构件
能力设计理论,解决了变形与耗能需求难以应用于密肋复合板结构构件设计的难
题。综合本文取得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密肋复合板结构基于能量抗震设计方法的
实施步骤,具体包括:密肋复合板结构承载力设计;构件变形与耗能需求计算:
将砌块与界面耗能作为安全储备并基于Park.Ang损伤模型得到构件极限变形要
求;根据能力设计方法进行构件设计。算例分析表明,相比时程分析计算结果,
本文方法具有一定精度。
关键词:密肋复合板结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数值模型;地震能量反应分析;
设计方法
分类号:TU375
+本研究为下列课题的资助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0878021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2006BAJ04A02.05)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20100009110015)
△!!曼I丛£I
ABSTRACT
slab anewstructurethathas
Multi.fibbed system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