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平原河网地区城集水区非点源污染过程模拟与系统调控管理研究
摘要
摘 要
随着工业和生活污染源等点污染源逐步得到控制,非点源污染已成为影响城市水环境质
量的最主要因素,得到各国政府和学者的重视。在这一背景下,非点源污染过程模拟以及其
系统调控管理已经成为当前环境领域的热点问题和前沿领域,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独特的
水文地貌特性使得城市化对平原河网地区城市非点源污染过程的影响深刻。论文以中国东部
平原河网地区的上海市临港新城为例,从环境科学、生态学、水文学及管理学的交叉视角,
运用理论研究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室内模拟与室外试验相结合、数学模型与计算机仿真相结
合的方法,以平原河网地区集水区特征与划分为切入点,围绕非点源污染的“源.过程.汇”和
“试验.模拟.调控”两条主线,阐释了平原河网地区城市集水区非点源污染的过程与特征,构
建了平原河网地区城市集水区非点源污染调控模型,尝试提出了平原河网地区城市集水区非
点源污染的系统调控方法、原则与核心策略。论文主要研究结论可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1.基于平原河网地区所特有的且取得共识的水利分区/片管理体系,分析了平原河网地
区城市集水区的特征,从空间尺度、汇流途径和调控强度三个维度,初步探讨了面向非点源
污染调控的平原河网地区城市集水区四级划分体系:一级集水区从大尺度、高强度调控来体
现研究区域与水利片的关系,重点关注重要外河;二级集水区从中尺度、中强度调控来体现
功能分区和排水系统分布的关系,重点关注内河;三级集水区从小尺度、低强度调控来体现
小区域地形与集水区出口的关系,重点关注小区域河流;四级集水区主要用于数据支持和微
观机理阐释。以临港新城集水区为例,划分了1个一级集水区,13个二级集水区,137个三
级集水区;二级集水区与现有规划的功能分区基本一致,可保证后续调控策略的落实。
2.论文从理论上探讨了平原河网地区城市集水区非点源类型划分与过程概化方法;在
此基础上,运行了大量室外试验和室内模拟的第一手数据,阐释了平原河网地区城市集水区
非点源污染的过程与特征。
(1)与国际上经典的“有效不透水面(EffectiveAreas,EtA)”相对应,从非
Impervious
点源调控角度提出“有效透水面(EffectivePervious
Areas,EPA)”概念,即可接纳客地径流
Green
的透水面;进而引申出有效绿地(EffectiveArea)的概念。
(2)分析探讨了城市不透水面的初始冲刷效应。临港新城集水区非点源污染总体输出
水平较上海中心城区低:不透水面地表径流污染物中,溶解态污染物浓度低且初始冲刷效应
不显著,可能与研究区域为新建区域有关:而颗粒态污染物浓度高且初始冲刷强度较大,与
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土地利用类型、降雨强度等因素对初期冲刷强度有显著影响。
(3)重点阐释了城市透水面的源汇效应。理论上讲,城市透水面既是“源”也是“汇”,
而现有研究主要聚焦于其汇效应,对其源效应探讨较少。
a)就“源”而言:论文中的市区既有绿地地表径流污染物浓度总体较低,均低于国家地
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V类标准限值,而其初期效应不显著;而论文中的郊区新建绿地地表
摘要
径流污染物浓度总体较高,大多劣于V类标准限值,甚至部分点位COD浓度为上海市污水
综合排放标准的二类标准限值的3.56倍,而其初期效应处于中度水平。因此,可以认为包
括城市绿地在内的城市透水面是一种潜在的污染源,污染强度与绿地所处区域、绿地兴建时
间、绿地土壤来源等因素有关。
b)就“汇”而言:论文试验表明城市绿地对地表径流污染物具有显著的削减效果。COD
市区既有绿地显著高于郊区新建绿地(p0.05);不同覆被对地表径流污染物的削减效果显
著(p0.05),且总体削减率依次为麦冬结缕草无覆被;绿地对污染物的削减效应主要发
生在深度6080cm的土层之上,并且以物理过程为主导。此外,污染负荷、水力负荷、停
留时间、落干时间等因素对削减效应有一定影响。
c)源汇转化条件:理论上讲,城市透水面既是“源”也是“汇”,非有效透水面以源效应
为主,而有效透水面以汇效应为主:具体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