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臺灣的都市―公私領域的劃分
臺灣的都市―公私領域的劃分 彭妮絲 本週議題擬從歷來一些思想家對於「都市」及「都市社會」等觀點切入,著重公領域與私領域此一面象來看臺灣都市人的心理特質。 都市社會基本概念 Tilly的區位三角形的概念架構(Ecological Triangle ):人、空間與活動,可用來分析都市的社會結構。 區位三角形是由空間或地域、人口及活動三要素所建構,是指「社會中的成員在某些地域或空間中因參與各種不同活動,建立各種不同的人際關係,以滿足個人食衣住行育樂所需之謂。」此三要素有三邊,每一邊代表不同的觀點。(蔡勇美、郭文雄,1984:9) 都市社會基本概念 人作為社會行動者(social actor),可包括族群、階級、性別與組織等面向; 空間則為社會承載體(social container),包括了各種社會功能的自然與人造建成物; 活動為社會產出(social output),包括了高度分工的各種社會互動。 對於「都市」、「都市社會」的看法或理論 一、馬克斯(Marx 1818-1883) 馬克斯關注點主要鎖定在社會的下層階級,其認為都市的興起是有產階及為了求取更多利潤的結果。 至於都市中的疏離現象,主要是因為疏離感可使有產階級者順利地對於無產階級者進行剝削而不至有任何心理負擔(蔡勇美、郭文雄,1984:21)。 二、東尼斯(Tonnies 1855-1936) 在其《禮俗社會與法理社會》描述兩種人類社會的生活型態,提出社會生活的二元論,論述涉及上述三角形中的個人、社會與文化體系(蔡勇美、郭文雄,1984): 禮俗社會――指小的鄉鎮社會,居民結合成一親蜜團體,有共同的目標和利益。 法理社會――在城市中,盛行個人私利主義,居民少有共同的目標。 三、涂爾幹(Durkheim 1858-1917) 提出和東尼斯相似的二元論: 機械團結指簡單的社會,自給自足,不依賴其它團體; 有機團結依據個人間的相互依賴所形成,其中成員的異質性高,社會對成員的控制也較弱,在這種團結體下個人有較大的自由(蔡勇美、郭文雄,1984)。 四、齊莫爾(Simmel 1858-1918) 都市化帶來了高度的精神刺激,此即是其所謂的「心理負荷」。因為刺激太多,所以都市人必須明辯利害關係,對於不重要或不涉利害關係的事務,就漠不關心,如此形塑出都市人的性格――人與人之間冷漠、對社會疏離、從事怪異行為之衝動、處事理智(蔡勇美、郭文雄,1984:17-18)。 齊莫爾關於都市人心理的論述,幾已成為一般人對於「都市人」的刻板印象。 五、韋伯(Weber 1864-1920) 韋伯名著《都市》(Die stadt)提出完全都市社區的定義的純理型,一種以經驗實質性為基礎的都市共同特質,韋伯認為都市特質是不受政治體系及經濟體系所影響的(蔡勇美、郭文雄,1984:19)。 六、派克氏(Park 1864-1944) 被稱為美國都市社會學之父的派克氏認為,對差異越軌行為的容忍性是一種很重要的都市特性,此種特性吸引了各種不同的人到都市來,於是形成許多不同的團體,這也是後來菲雪爾所謂副文化圈(subculture)理論的根據(蔡勇美、郭文雄,1984:23-24)。 七、沃爾斯(Wirth 1897-1952) 其重要論點見於〈都市性為人的生活方式之一〉(1938),主要論點認為都市具有三種基本人口與區位學上的特質:人口眾多、高人口密度及高人口異質性。 人口眾多所帶來的差異性對個人體系的影響是――形成並培養出獨立、孤立化的人格。上述三種都市特質帶來的問題如緊張壓力感、缺乏參與感、具有隔離感、個人自私自利感及社會解組解體等現象(蔡勇美、郭文雄,1984:25-26)。 八、費雪爾(Fischer) 費雪爾將人們對於鄉村與都市生活的意象分為四類對立看法:自然/藝術、熟悉/陌生、社區/個人、傳統/變遷,每類都可用來支持或反對都市生活(伊慶春、章英華,1989:59) 九、韋爾門(Wellman) 其貢獻在於綜合過去都市社會學的研究,提出三種不同理論來回答社區存在與否的問題,此三種理論即「社區失落」、「社區繼存」、「社區解放」。 都市人的心理特質――公領域與私領域 齊莫爾認為在傳統或鄉村社會裡,每個人都有一層層由裡向外推的社會圈,圈圈的大小代表個人與他人互動的領域;至於社會趨複雜,如在現代、都市社會,這社會圈便會往外擴張,且擴張後的社會圈不再是同心圓,而是各種不同的形狀(傅仰止,1985:92)。 就公私領域而言,鄉村人口少,居民生活圈所遇到的人莫非都是熟人,所以在鄉村少培養「公眾場合」的概念,在鄉村中公領域和私領域是重疊的;反之在都市中,公眾場合和陌生人的概念很容易出現,公、私領域劃分清楚,也許一出門便已涉入全然陌生的場域(傅仰止,1985:92)。 都市個人網絡跟親密對象的互動頻率和強度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欧洲规范-NF P98-200-2-中文.pdf VIP
- 2024年3月30日河北省直遴选面试真题及答案解析(下午卷).doc VIP
- 2025年3月30日河北省直遴选面试真题及答案解析(下午卷).doc VIP
- 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诊疗指南(2022年).docx VIP
- 2024年3月31日河北省直遴选面试真题及答案解析(上午卷).doc VIP
-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J 97-1987》知识培训.pptx VIP
- 2024年海南省省属虚拟市儋州市兰洋镇招聘社区工作者真题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docx VIP
- 公司员工关怀管理方案.docx VIP
- 西方烹饪英语课件资料.ppt VIP
- 2024年3月17日河北省直遴选笔试真题及答案深度解析.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