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鸡蛋暴走”中的“雪茄哥”
走了28公里,在第二打卡点的休息区,袁颖晖点了一支雪茄,吞了会儿云吐了会儿雾。此时,不远处的摄影志愿者摁下了相机。因此,除了Jack、袁总等称呼,袁颖晖又多了一个名号:“雪茄哥”。
那是2012年4月21日,他第一次参加“一个鸡蛋的暴走”筹款活动,混在公益组织的队伍中,尝试着挑战自己。44岁的岁数、80公斤的体重,走完50公里,募到18400元—雪茄哥的成绩相当不错。
雪茄哥平时被人们称为“袁总”,他所在的国际保险公司是世界500强企业,坐落于钻石交易中心大楼,一楼入口还设有安检。那根暴走中的雪茄,产于古巴并限量生产。除了参加鸡蛋暴走,他曾捐助过希望小学,捐赠闲置书籍,和草根公益组织合作开展CSR项目。最终,他用10小时走完全程。
他也不清楚自己是怎么一步步走近“鸡蛋暴走”走到“无法自拔”的。
今年,袁颖晖索性自己拉旗组队,还在公司内部鼓动了一帮对公益暴走“蠢蠢欲动”的员工以企业的名义组队参加。暴走当天,风雨交加,手脚冰冷,鞋子进水,脚底起泡。第二天,袁颖晖拖着伤残的腿参加同学聚会,同学们的关切迎面而来:“你的暴走/鸡蛋/公益怎么样了?”
一个鸡蛋的暴走
在上海,如果你问别人是否知道“联劝”,答案可能是否定的,但是如果问起“一个鸡蛋的暴走”,对方极有可能兴奋地告诉你:“当然知道了!”
事实上,联合劝募在国外已是成熟的筹款方式。联合劝募是指通过一个专责募款的机构有效集结社会资源,通过专业、高度问责的方式将资源按需分配给合格的公益组织,代替捐赠人监督善款使用情况。
2009年,恩派公益组织发展中心发起成立首个秉持联合劝募理念的基金会—上海公益事业发展基金会,又简称联劝。
2011年4月,本是一次联劝内部三人行的春游活动意外得到群起响应,最终联劝工作人员组建了7支队伍61人参与某户外俱乐部在苏州举行的50公里徒步活动,一群公益人将徒步与筹款相结合,在徒步之前纷纷与亲朋好友打赌:“如果我走完50公里,就给山区孩子捐些鸡蛋钱吧!”那次非正式的筹款徒步为联劝“一个鸡蛋”儿童公益项目募得7万余元。
随后的10月22日,联劝联合企业正式发起“一个鸡蛋的暴走”公益活动,竟有122支队伍参加,规模逾千人,募得67万余元,其中公众募款比例高达77%!
2012年,联劝“一个鸡蛋的暴走”正式转型为平台性筹款活动,同时为多个儿童类民间项目筹款,并制定了100万元善款使用计划。由此,“一个鸡蛋的暴走”定位更为清晰,改变了以往只为“一个鸡蛋”公益项目募款的目的,成为联合劝募形式的公益筹款活动。这是一个自助式团队活动,自主组队、报名,队长对队员负有联络、安全等重要责任。参与者需要徒步完成50公里,并在暴走前和亲朋好友打赌,目的在于为儿童类民间公益项目筹集善款。
2012年鸡蛋暴走的报名者把网站挤崩溃了,208支队伍、2014名队员最终为联劝募得230多万元,远远超出使用计划。
计划外的100多万怎么用?联劝理事建议让捐赠人参与决策,如此,既对行业发展有利,也易于让捐赠人融入公益。因此,“雪茄哥”袁颖晖的暴走并没有以终点线而宣告结束,紧接着,他被责任心所驱使,想对善款的去处一探究竟。接下来,他竟获得了善款使用的决策权,自行评判公益项目并有一票决定是否资助。再后来,他俨然成为了联劝的智囊,提建议,敲警钟。
不一样的公益庭审
据雪茄哥回忆,真正改变他对公益界一些观点的,就是暴走评审会。
去年6月和7月,联劝(又称上海公益事业发展基金会)举行的头两次暴走评审会上,5个公益项目当场被捐赠人否决了4项—气氛不算融洽。“没想到落差那么大!”钱铮说,“评审会可以让捐赠人和公益组织互相了解,但结果大大出乎意料。”究其原因,一个是公益组织在项目需求调研、分析、项目针对性、PPT和陈述方式上十分不完美,此外,捐赠人对公益行业也缺乏了解,甚至产生误解。一个项目20万,评审们不敢轻易下手。
袁颖晖报名参加了6月30日的那场评审会。他记得,有一个机构想做三江源地区的儿童乙肝筛选。“三江源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区,人口分布较分散。很多人没有去体检,所以也不知道自己是乙肝携带者,更无从说治疗。那个公益组织就希望得到一笔资助,去做乙肝携带者的体检。”袁颖晖介绍道。
但是,这个项目被否决了。袁颖晖认为,项目的出发点非常好,但只做了“一半”的事情。“如果检测出来是乙肝,怎么办?人家不知道自己是乙肝可能没什么大事,但你让人家知道自己得了乙肝,治疗的费用在哪里?如果后续的问题不解决的话,那个家庭马上就遇到问题了。”他投了反对票。其他人基于各种各样的理由,也投了反对票,但袁颖晖并不完全赞同他们的观点:“有人认为这是政府的责任而非公益组织该做的事情,我觉得很多时候不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