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园林景观中的文化表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园林景观中的文化表现.doc

浅谈园林景观中的文化表现   摘要:文化内涵和民族文化是园林景观的精髓,在设计过程中注重这些重要元素,能够很好的提升园林景观的视觉享受,中国园林是中国文化和诗情画意的综合体,要运用传统的艺术理论着重开掘其文化内涵、构景手法及其作为文学艺术综合体给人的身心感受。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园林设计经验,并结合设计案例,对园林景观中的文化表现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园林 景观 文化 表现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正文:   1.中国传统园林的文化表现   中国园林讲究意境之美,所谓的意境是指: 诗歌、散文、书法、绘画等文学艺术体裁中传达出来的一种精神文化的境界。古典园林常常成为诗歌或是绘画的表现对象,所以也赋予了意境之美。正是因为这种意境之美才让中国古典园林抓住世界人们的眼球。这不单单是园林之美,而是从园林之美中透露出来的文化之美、艺术之美。在中国的诗词曲中对意境的捕捉都是出神入化的,能够表述高于人们视觉直观的一种精神上的艺术层次。所以景观中对意境的营造也自然成为古典园林设计的目标。   早在秦汉时期修建上林苑、未央宫时修建者就在园中刻意以花草树木和建筑外形搭配,形成高于视觉审美的精神审美境界,这种境界源于自然天成的环境,更源于人们对景对物的文化感受。宋朝时期全民性的古典园林西湖的问世,让中国古典园林从皇家宫殿、深宅大院走入了民间,西湖成为名传千古的著名园林景致。在已有的研究中,我们却发现主持修建者苏轼采用了很多的意境之笔来打造西湖的景观,带来了西湖美景的千古绝唱。因为有了苏东坡的: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的绝句; 因为有了“白娘子和许仙的断桥相会”,因为有了“雷峰塔下”凄绝的爱情故事,西湖才能有这样的神韵之美。这种美是一种意境之美,更是文化之美。这是在换地打造中我们不能仿制的根本原因。由此可见,意境在古典园林中的作用是非常强大的,而它总是和我们的文学或是艺术相联系出现。   2.文化性在园林景观营造中的运用   文化有宽阔的领域,与园林有关的门类很多。从园林的发展历程看,园林规划要表现文化性,简单地说须明确以下几点:   (1)充分了解植物材料的文化内涵,并恰当地加以利用。植物材料除了美化城市环境、调节生态环境等作用外,长久以来,某些植物已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与人们的思想感情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松的永恒、竹的虚心、兰的情操、海棠的娇艳、杨柳的多姿、牡丹的富华、芍药的尊贵、玫瑰的灼热,都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又如用攀缘植物———凌宵、地锦、扶芳藤、蔷薇等进行垂直绿化,效果甚佳。建立某些专类园,如月季园、玫瑰园、丁香园、牡丹园、芍药园等不仅使城市形成以乔、灌、花、草相结合,处处郁郁葱葱,绿、美、香、彩漫溢的景观效果,而且利于城市的科普教育,让居民更为深刻地了解大自然。概括起来植物材料的文化性主要分为3种类型:“比德”赏颂型、吟诵雅趣型及形实兼丽型。   (2)景观营造要充分挖掘造园地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避免“克隆园林”、“移植园林”的出现。中国园林是中国文化和诗情画意的综合体,要运用传统的艺术理论着重开掘其文化内涵、构景手法及其作为文学艺术综合体给人的身心感受。设计者要具备相当的文化艺术修养,要充分吸收好的园林作品的内涵和意境,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如昆明世博园内就有很多优秀设计作品充分地体现了一定的文化性,值得学习参考。   (3)要与时俱进,紧跟社会的发展,在大趋势中体现文化性。汉字的“园”是带四框的,从字型上看,所谓“园”就是指建在一定范围的围墙藩篱之内的绿地,习惯上也就把这类绿地统称为园林[6]。大园林既包括这类绿地,同时还包括道路、河道绿地、单位庭院绿地、住宅区绿地、隔离绿地,乃至风景名胜区绿地。在传统的造园中,一向都是把“建筑、山、水、植被”称之为四要素。在大园林中不仅要使用四要素,而且把喷泉、雕塑、书法镌刻也列为要素之中,变为七大要素,并且把植物材料列为要素之首。在造园时必须对所造园的诸多环境因子加以统盘考虑,尽量求其总体上的和谐美。大园林所面临的现实变化,与文化建园的关系极其密切。由于现代城市出现了一系列变化,大园林就顺应城市的需要,顺应现代人的需要应运而生了,因为只有大园林才能较好地较全面地解决城市因上述变化而产生的需求,这是今后园林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园林是一种崭新的园林,继承又发展了传统园林。它仍坚持师法自然的基本理论,认为文化艺术是园林的灵魂,但它又有所发展,有所前进。   (4)在提倡文化建园方面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新内容新手法,即要有所创新;在造园艺术方面要增加现代艺术手法,如喷泉水景、雕塑、书法镌刻等艺术性较强的表现形式要适当安排;在植物造景方面应多运用大手笔、大色块、大尺度,使景区在形成磅礴的大气势的同时更富有自然气息

文档评论(0)

神话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03223011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