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那人 那街 那景.doc
那人 那街 那景
时间:2月13日
地点:江苏省邳州市万兴商业步行街东侧
摄影:王春元
当买鞋开始追求品牌、时尚,谁还会想到修鞋?画面里正在修鞋的老人被大家称作老徐,今年82岁,干修鞋的手艺活已经有26年了。20年前,人们经济条件不是很好,鞋子、衣服、书包坏了,一定修修补补再用几年。和老徐一同干这行的有十个人左右,齐刷刷地排在万兴市场东侧。
冬去春来,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万兴市场的生意也在慢慢下滑。不少老徐的同行早转行干其他生意去了,如今只有包括老徐在内的两三个人还在坚持。老徐说一天生意好了能赚40多块钱,差了的话只有10多块钱。不过,如今的他也不再以修鞋维持生计,仅仅想在余下的时光里给需要的人多修几双鞋。
时间:1月6日
地点:江苏省邳州市运河大桥
摄影:王春元
邳州市依傍京杭大运河,是运河水养育了运河人。很早以前,这里很多人都是以船业为生,他们在河上打拼。船,不仅仅是交通工具,也是谋生手段。老一辈的人回忆,以前的船都是木头船,在水里漂了一年后回来总要检查一番。如今都是铁船,外形制造和内部设施都有很大提高。
以前的船家大都从北方开往南方,赚到钱回来等着过年。孩子们在船上玩耍,成长,女人则负责料理家务,以船为家。如今各路交通发达,船业也慢慢退去。八岁的李军男正在船上看风景,他和妈妈在过年的时候才相聚,平时则和奶奶爷爷住在岸上的家里。虽然驶船能挣不少钱,但想到儿子,妈妈说:“孩子需要上学,我们还是想到陆地上生活。”
时间:2013年12月28日
地点:江苏省邳州市大榆树街
摄影:王春元
提起邳州市,上了岁数的人都知道“大榆树街”,因为这座小城正是从这条被称作“大榆树街”的地方一点一滴发展起来的。在他们心中,大榆树就是老邳州的象征。今年78岁的索廷贵和80岁的老伴李传英1958年就搬到了大榆树街。五十多年沧桑巨变,周围的邻居换了一茬又一茬,老人仍然固执地守着家门口的这条老街。老人告诉我,大榆树街曾经是邳县最繁华的地段,邳县站也曾叫过大榆树车站。当年不少外地人经常或坐火车或乘车匆匆赶到大榆树,采购一些徐州没有的新鲜物,每次都带回很多东西。随着城市的发展,大榆树街逐渐没落,如今满街都是买卖农资的店铺。老人却依然在家门口卖点火纸、笤帚等维持生计。
时间:1月30日
地点:北京地坛公园
摄影:黄月
1月30日,大年三十,地坛庙会,清洁工王海的儿子拉着他来到一个摊位前,想要羊肉串,摊主见状送给他们一串,小孩很高兴。王海是河南周口人,以前在北京做建筑工人,春节前开始在地坛公园做临时清洁工。
他把妻儿从河南接到北京一起过年,年三十这天一边工作一边带着妻子和五岁的儿子逛庙会,他和另外五个清洁工负责40多个垃圾桶和如同篮球场大小区域的清扫工作。五岁的儿子赖着他买一串烤羊肉,站在摊位前就是不走,摊主见状送给他们一串。小孩拽着王海衣服笑啊笑,王海盯着羊肉串看了一会儿,转身递给妻子。
时间:2月1日
地点:三亚千古情景区
摄影:杨越
三亚市迎宾路旁,三亚千古情景区,有一个阿婆坐在那里,手里一个奇怪的工具,一推一拉之间,工具在其中穿梭,无数丝线缠绕之中,勾勒出一朵朵花瓣,一幅如同画卷的黎锦逐渐呈现在众人面前。
驻足半个小时,细细地看着阿婆的每一个动作,精致、缓慢。可惜阿婆不会普通话,交流十分有限,在她的比划当中,似乎明白了些许奥妙。阿婆指着她的眼睛,好像是要告诉我她年纪大了,眼睛不好使了。好在一旁的一个海南本地人听懂了阿婆的意思,游客的闪光灯太亮了,她都看不清自己织的东西了。通过转述,总算明白了,没有几十天的编织,这些东西不可能成形的。
很庆幸,此行能有这番收获,因为说不准在多少年后,这种黎族人家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有着3000年历史的传承技术只会出现在博物馆里了。
时间:2月10日
地点:昆明新工人文化宫(效果图)
听外公说昆明老工人文化宫2013年9月7日被爆破拆除了,那座位于昆明市中心18层的大楼立刻出现在我眼前。外公回忆说:“85年的时候,工人文化宫在东风广场建成开放,那真的曾让无数昆明人兴奋不已。”
记得小时候,外婆常常带我到那里玩,那里承载着我太多童年的记忆。我喜欢去阅览室和溜冰场,喜欢乘坐忙碌运行的电梯上上下下,喜欢趴在平台俯瞰昆明城区,看老爷爷老奶奶们娱乐玩耍唱云南花灯。玩儿累了,就在平台上安静地看昆明城,看楼下小小的人影在大楼下进进出出,有时还数数一分钟有多少个人进入文化宫。
30年过去了,随着东风路沿线的南屏街、小西门等新商圈的出现,一座座崭新的电影院线落户昆明、一家家娱乐场所推陈出新,再加上游乐场、公园等玩耍的地方太多了,工人文化宫那些略显陈旧的娱乐设施,已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