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人》:边缘情境与风骚精神的融合.docVIP

《佳人》:边缘情境与风骚精神的融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佳人》:边缘情境与风骚精神的融合.doc

《佳人》:边缘情境与风骚精神的融合   《佳人》这首五言古诗作于杜甫弃去华州司功参军的官职后,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之际,也就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的秋季,此时,安史之乱已持续五年之久。这一年对杜甫来说,是他由政治的中心地带一步步沦落至荒岭边缘的转折点,是这位早年即有“致君尧舜”之政治理想的诗人,迫于无奈作出重大人生抉择的一年,也是他最艰苦的一年,他从此便结束了自己短暂的从政生涯,走上了后期漂泊西南、流寓荆湘的人生道路。也就是说,诗人是在遭遇“边缘情境”的时候,写下此诗的。边缘情境,也译作有限情境、边缘处境。这一概念源自于德国存在主义思想家卡尔?雅斯贝尔斯。由于某种严重的变故,比如亲人死亡、家庭破裂、身患绝症、面临生死关头、精神分裂、犯罪或堕落等,个体与他人、与社会之间的对话关系出现断裂,个人置身于日常的生存秩序之外。遭遇边缘情境的人不得不重新认识自我,观照生活,反思生存的意义。杜甫在秦州的三个多月里,也反思了自己这四十八年来的人生历程,虽说已绝望地离开了曾经梦寐以求的官场,“对当前的政治感到失望,而且在《遣兴》五首里歌咏了一些所谓高蹈的人物,如不入州府的庞德公、避俗的陶潜、‘上疏乞骸骨’的贺知章与布衣终老的孟浩然,但他并没有放弃对祖国与对人民的热烈的关怀”。诚哉斯言,杜甫之走向秦州,实则是走向了人民,诗人对黎民百姓的痛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深广的同情。他在极度的政治失意处,渴望能过上幸福安宁的生活,这仍是以忧国忧民为前提的美好想望,而非消极避世。见疏被弃的打击,痛则痛矣,然诗人之安贫乐道、坚贞不屈的操守却未曾改变!因此,他在《佳人》中借“佳人”之芳心独抱寄托了自己独立不迁、君子固穷的美德。在写实的基础上融入写意之风骚精神,这才是杜甫《佳人》的可贵处、创新处。   所谓风骚精神,指的是一种运用“美人香草”意象,以“男女比君臣”的关系,抒写作者“政治失恋”的苦闷,通过赞美理想女性来凸显作者俊美人格的别有寄托、委婉以讽的精神风调。它既有《诗经》之明朗、质朴,关注人生忧乐的写实传统,又有《楚辞》之想象瑰丽,文辞奇幻,表现手法灵活多样(多比兴寄托),重理想抒发,极富追求精神,饱含热情和痛苦的浪漫情怀。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有机融合,形成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风骚型”诗歌。这是一个很大的诗歌类别,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亦有深远影响。   风骚精神的首创者自然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此后魏晋时期的曹植是风骚精神最嫡系的继承者和发扬者,他的《杂诗》(其四)便是此类典型诗作,其诗曰:“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b。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曹植长期生活在曹丕的猜忌、排挤之中,遭受的正是人生的“边缘情境”,虽位为藩王,却类似囚徒,其逐臣之苦闷只能以隐讳、委婉的方式表达。因而,屈骚的香草美人、男女君臣便成了他最恰当的写作范式。到了盛唐的李白,这种风骚精神又得到了继承,其《美人出南国》(古风第四十九)就是一首多有讽喻、寄托遥深的诗作。此诗当写于天宝三载(744),诗人被迫离开长安时期,系模仿曹植《杂诗》(其四)之作:“美人出南国,灼灼芙蓉姿。皓齿终不发,芳心空自持。由来紫宫女,共妒青蛾眉。归去潇湘?b,沉吟何足悲。”二者所不同的是,曹植的诗侧重于表达韶光易逝、政治理想落空的美人迟暮之悲,而李白的诗,则是怨与忠的情感交织――怨群小无端诋毁,然而仍不改忠君之志,芳心自持,哪怕终是徒然!实事求是地说,无论曹植,还是李白,他们的这类诗歌都未曾让其笔下的美人走出屈骚模式,仍带有极强的虚拟性,缺乏现实感。诗人只是托言于“美人”以抒其抑郁不展之意,这美人仿佛是生活在寓言故事里的一个模糊的影子,仅仅是诗人人格的影子。及至杜甫《佳人》的出现,诗人对风骚精神则有了极大的发展,丰富了“风骚型”诗歌的内涵。杜甫将叙事与抒情,写实与写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既塑造了一位乱世中贞静自守的美人形象,反映了安史之乱的深重灾难,又寄寓了作者政治上被边缘化,最终被迫弃官漂泊的身世感慨。在这篇作品里,边缘情境与风骚精神获得了高度统一。下面,笔者试结合该诗具体谈谈这一问题。   《佳人》一开篇就交待了佳人的姿质与处境:“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这是本诗的第一个层次。一位冠绝当代的超级美女,何以会幽居在冷僻、空寂的山谷之中呢?这两句的叙述,本身便是一种矛盾、悖逆的句法,既暗示了主人公的悲惨遭遇,又引起了读者对其命运的高度关注。诗中的“空谷”是诗人特意为其设置的生存环境,它应该具有虚实两个层面的意蕴。就实的层面而言,“空谷”意味着佳人遭遇的正是边缘情境,它代表的是生活的凄冷绝望和孤独无依。在这里,佳人与外界几乎是隔绝的,近似一位失联的佳人。就虚的层面而言,“空谷”又是暂时未被丑恶世情污染的一块净土,见不到弥漫的硝烟,是相对安宁的神话般的世界。这一

文档评论(0)

jingpinwe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