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诗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古诗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doc

在古诗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4)02-0091-01   摘要: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先人们留下了无数灿烂的文化精髓。先秦散文,诸子百家,唐诗宋词……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子孙,民族精神也在传统文化的积淀中不断传承巩固,中国传统文化是华夏民族精神文明的结晶和体现。   关键词:初中语文 传统文化 语言训练   一、重视传统文化教育   爱国主义情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为浓郁,最为强烈的部分。随着外来文化的渗透,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慢慢也热衷于外来文化,他们吃起了洋快餐,看起了一些外国影视,越来越远离自己的传统文化,甚至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冷漠感。天天唱着意境浅显的流行歌曲,却背不出字字珠玑的古诗文;学生们捧着卡通漫画看得津津有味,却对古典名著敬而远之;传统节日,不知意义何在:民族英雄,不知朝代事迹······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社会,社会道德的缺失、精神底蕴的淡薄无一不和传统文化的逐渐失落有关。站在时代的讲台,如何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向学生实施传统文化的教育,这是我们初中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二、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因素   初中语文教材既是各种语文知识的载体,也是各种文化知识的载体,他的本身就蕴涵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如诸葛亮的《出师表》是古代表疏奏章等政府公文的名篇佳作;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是五言古诗的典范;词与曲,是中国特有的诗歌形式,初中语文教材中也选入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气势磅礴的豪放之作。“记”、“说”、“序”、“论”“铭”等也是古代运用非常广泛的一种文体,如袁宏道的《满井游记》是风格清新的写景小品;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以赠序的形式告诫后生。教材选录了一定数量的具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片断:如《水浒传》中的精采片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中举》等。这些选录的作品代表了我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不仅显示出中国气派和中国作风,而且充分反映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小说审美意识和审美特征。语文教师只需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稍微进行课外拓展,传统文化知识就自然而然透渗进学生的脑海里。   三、体会作者的情感   “位卑不敢忘忧国”是南宋诗人陆游一生爱国忧民的真实写照,自己虽然年迈力衰独处孤村,但对祖国并不悲哀绝望,还想着替国家出征防守边关,表达了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王昌龄的《出塞》、龚自珍的《己亥杂诗》等都抒写出了诗人的爱国之情。教学时,我们要让学生在理解诗句意思和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深入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教育学生学习古人热爱自己的祖国,长大后做祖国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为自己的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贺知章《回乡偶书》等作者表现自己对家乡强烈的热爱和思恋之情。宋代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中,对亲人的关爱思念之情溢于言表,使人感动至极。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等诗都是为朋友而作,表达了朋友间的深厚情谊。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深入感知,领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对他们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亲情教育、友情教育等,使之受到感染,进而对学生进行中华文化传统教育。   四、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室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如果学生每天生活在一个充满文化氛围的环境里,耳濡目染,势必更能提高学生的素养。这样就需要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做一个有心人,教室里的墙壁上布置那些带有传统文化的名人名言,黑板角每日一言,学生课桌右上方可张贴励志语。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还可以配合学校、班主任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和爱好。如学唱国粹京剧,弹拉各种民族乐器,播放古乐、古曲,或利用早读举行古诗文朗诵等一系列形式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农村学生也许相对于城市学生来说稍显慢一些,但只要我们持之以恒,营造成一种氛围,就会越做越好。   五、加强语言实践   民族文化蕴涵于民族的语言文字之中,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字都是其深厚的民族精神的积淀。它直接与民族感情相联系,构成了维系民族成员的心理纽带,是民族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训练是语言学习的手段,也是文化传承的手段,尤其是那些富有情趣的训练内容,能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祖国语言的美妙。   据说纪昀编纂《四库全书》时,皇上曾命他在纸扇上题字,纪昀写了王之涣的《凉州词》,乾隆一看,沉着脸问:“怎么丢了一个‘间’字?”纪昀接过扇子,看了看,镇定地说:“没有丢字,皇上,这是一首词。”说完,就读了起来——请想一想,《凉州词》少了个“间”字,怎么通过改变停顿变成一首词?通过讨论,学生会发现这

文档评论(0)

lnainai_s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