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应该如何选用历史教学素材?.doc
应该如何选用历史教学素材?
关键词: 历史素材,情趣性,服务性,历史感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3)17-0041-04
历史素材是课堂教学的载体,合理、妥帖的选用历史素材,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黄仁宇先生在《大历史不会萎缩》一文中转引帕斯捷尔纳克的话说:历史无法眼见,犹如草叶滋长的过程中,无人能目睹其成长。恰恰是因为“无人能目睹其成长”,后人才需要一个“大历史观”,需要对草叶生长的过程和结果,做一个全面“复盘”,看清其中的各种因果关系,不因一时勃兴而骄傲,不因一时萎靡而颓废,以便能明了自身所处的位置。①由于历史的特殊性,学生对过去的事件很难亲身去体验和感受,这就需要借助历史素材,对所学历史进行全面的“复盘”,帮助学生感悟、理解。
历史素材的选用不仅是教师的基本能力要求,也是有效教学的核心环节之一。合理地选用素材,能帮助学生“复盘”历史的真相,形成历史思维。而素材的选用不当,不仅会影响教学的有效性,甚至会误导学生,造成思维的混乱与迷惑。笔者有一次在听《卓尔不群的雅典》一课时,某教师选用了这样一则素材:
走出柏拉图学院,赫蒙提斯在门口巧遇他卖香肠的哥哥帕帕提和嫂子海伦也赶来参加今天的公民大会,本来只有帕帕提一人来的,但他妻子海伦执意要跟来瞧瞧热闹,并提出最好能参加公民大会,就一块来了。到了雅典公民大会的会场,大会还没有正式开始,会场像往常一样热闹,周围围着篱笆,设有十道门。等帕帕提夫妇走到门口时,在门口执勤的监察员拦住帕帕提夫妇,对海伦说:“夫人,请止步,女士免入。”海伦很不高兴,认为这是对她的侮辱,她据理力争了很长时间,门卫还是不答应,最后,海伦只能生气地离开了。
这则素材非常有名,虽经使用者的多次加工,但仍明显反映出素材选择的一个基本问题:在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能参加公民大会的约定俗成的氛围中,海伦有没有可能执意去参加公民大会呢?究竟素材的选用应该遵循怎么样的基本原则呢?本文试以《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期探索》一课为例,谈谈教学素材选用的基本方法,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所谓课上得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潮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会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②教学素材的有效选用,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关于宋代社会经济,一般的教学设计,会按照宋代的社会经济有何特点?为什么会具有这样的特点这样的逻辑主线来展开,学生在学习准备中,估计也会进行这样的梳理。在纪连海老师示教过的《以清明上河图为例看中国宋代的社会经济》一课中,他依托《清明上河图》这一教学素材,将学生日常可见但又了解不深的名画作为教学载体,引导学生详细解读,认真挖掘,学生在一种持续的学习热情中,发现了名画所蕴涵的历史信息,掌握了宋代社会经济的特点,真正认识到《清明上河图》之所以被称为“宋代社会风情画卷”的原因,这种学习的快乐,是平铺直叙的讲述不能给予的。
教学素材的选用并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新越妙。关键在于该素材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在《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期探索》一课中,某教师以当时的一对小夫妻安娜与彼得的书信为教学素材,围绕他们的书信设计问题,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
书信一:
亲爱的彼得:
你在那边还好吗?听人说白匪们很凶残,你一定要多小心,我在白桦林里等着你回来。 ……
自从你离开后,这里发生了很多事。家里的粮食绝大部分都被上面收走了;爷爷原本想去集市上用羊肉换点粮食,没想到刚到市场,羊肉就被没收了,人还差点被抓起来,现在连买卖都不能了……
虽然很多人现在还是饿着肚子,但都能心甘情愿的默默承受着,毕竟心情与环境不一样了。
你的安娜
1918年12月21日
书信二:
我的安娜:
原谅我到现在才回你的信,你无法想象我现在心情的喜悦。战争已经结束,我们保卫了祖国母亲。
现在我们部队驻扎在波罗的海喀琅施塔得附近。这里的情况不甚好,到处缺少粮食和煤,很多人都在挨饿。还有,最近我们制止一场基地里水兵发动的叛乱,这些人甚至喊出了“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的政治口号……战争胜利了,我们的国家怎么没有好起来呢?
……
彼得
1921年3月3日
围绕书信一,教师设计了以下问题:(1)从信中找出安娜家乡发生了哪些事情?(2)联系课本,这些事反映了当时苏俄政府实施了哪些政策?(3)安娜家乡的人民对这个政策是什么情感?为什么能默默承受?围绕书信二,教师让学生探讨彼得的心理:(1)彼得是怎样复杂的心情?(2)彼得为什么喜悦?(3)彼得担忧什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