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农业科学 2014,47(17):3323-3335
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4.17.001
不同杂种优势群玉米籽粒灌浆速率分析
张冬梅,刘 洋,赵永锋,祝丽英,黄亚群,郭晋杰,陈景堂
(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 国家玉米改良中心河北分中心/河北省作物种质资源实验室,河北保定 071001 )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杂种优势群玉米自交系籽粒灌浆速率的特性,筛选灌浆速率快的自交系,为高产玉
米杂交种的选育提供借鉴。【方法】采用烘干法测定173 份玉米自交系在授粉后10、20、30 和40 d 籽粒灌浆速率
以及6 个相关性状。应用SAS 软件对灌浆速率在年际、自交系、取样时间、重复、年际×自交系、自交系×取样
时间、年际×自交系×取样时间进行联合方差分析。应用SPSS 软件对灌浆速率及其相关性状如10、20、30 和40
d 苞叶的含水率、苞叶数、40 d 穗轴含水率、穗轴长、穗轴粗及40 d 籽粒含水率进行相关分析。利用均匀覆盖玉
米全基因组的210 对SSR 标记对试验材料进行全基因组扫描,通过Structure V2.3.4 软件分析其群体结构。对不
同杂种优势群平均籽粒灌浆速率进行方差分析,并筛选出各个群中籽粒灌浆速率快的自交系。【结果】表型分析结
果表明,在P=0.01 水平上,籽粒灌浆速率在不同年际、自交系、取样时间、自交系×取样时间、年际×自交系×
取样时间上存在极显著差异,而重复、年际×自交系间差异不显著。通过对不同自交系籽粒灌浆速率与其相关性状
间相关分析,发现10 d 籽粒的灌浆速率与 20 d 的灌浆速率在 0.01 水平上达到了极显著的正相关(0.515),与
40 d 的灌浆速率和籽粒的含水率在0.01 水平上达到了极显著的负相关(-0.198,-0.228 );20 d 的籽粒灌浆速率
只与40 d 籽粒含水率在0.05 水平上达到了显著的负相关;在授粉后 30 和40 d,籽粒的灌浆速率与40 d 穗轴的
含水率、穗轴粗以及40 d 籽粒的含水率、30 和40 d 苞叶含水率在0.01 水平上达到了极显著正相关,30 d 籽粒
的灌浆速率与10 d 苞叶含水率达到了显著正相关;40 d 籽粒的灌浆速率与20 d 苞叶的含水率达到了显著地正相
关。群体结构分析表明,参试自交系分成 P、旅大红骨、瑞德、兰卡斯特和塘四平头 5 个杂种优势群。兰卡斯特
和塘四平头群在 0.05 水平上没有显著差异;瑞德、P 群和旅大红骨群间同样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而兰卡
斯特、塘四平头群与瑞德、P 群、旅大红骨群间则存在显著差异。对各群内自交系间进行多重比较,各群内自交
-1 -1
系间灌浆速率在0.05 水平上差异均不显著。试验共筛选到 33 个灌浆速率高于0.8 g·100 grain ·d 的自交系,其
中瑞德群有13 个,P 群、旅大红骨、兰卡斯特、塘四平头群分别有9、6、3、2 个自交系。【结论】不同玉米自交
系籽粒灌浆速率存在较大差异,杂种优势群间的灌浆速率变化节奏不同,P 群、旅大红骨、瑞德的表现快-快-慢
的节奏,兰卡斯特、塘四平头的表现快-慢-慢的节奏。
关键词: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群;灌浆速率
Analysis of Maize Grain Filling Rate in Different Heterotic Groups
ZHANG Dong-mei, LIU Yang, ZHAO Yong-feng, ZHU Li-ying, HUANG Ya-qun, GUO Jin-jie, CHEN Jing -tang
(Department of Agronomy,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Hebei/Hebei Sub-center of National Maize Improvement Center/Key
Labora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