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农业科学 2009,42(4):1494-1502
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09.04.047
东北黑蜂(Apis mellifera ssp.)亲缘关系的分析
彭文君,罗其花,安建东,黄家兴,郭 军
(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北京 100093 )
摘要: 【目的】从分子水平揭示东北黑蜂与欧洲黑蜂、意大利蜜蜂、卡尼鄂拉蜂、喀尔巴阡蜂、安拉托利亚
蜂、高加索蜂以及非洲类型的西方蜜蜂的亲缘关系,为东北黑蜂分类地位的正确认识及其合理保护提供参考。【方
法】对来自东北黑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 9 个乡镇的东北黑蜂与上述西方蜜蜂的线粒体 DNA(mtDNA)tRNAleu ~COⅡ
序列进行 PCR 扩增;同时取部分 PCR 产物进行 Dra Ⅰ酶切分析;并根据酶切类型对相应的 PCR 产物经纯化、克隆
leu
和测序后进行序列分析,并构建 Neighbor-Joining(NJ)聚类图。【结果】东北黑蜂 mtDNA tRNA ~COⅡ序列长度
为 526 bp,P 序列缺失,Q 序列有 5 个位点出现碱基转换(4T↔C、1A↔G),1 个碱基颠换(1A↔T);只有一种
Dra Ⅰ酶切类型,其酶切片段长度分别为 422、64、47 和 41 bp,同 DNAMAN 软件分析的酶切位点一致;其序列特
征和酶切类型同西方蜜蜂线粒体C、O分支相似,而与A 分支的非洲蜜蜂、M分支的欧洲黑蜂存在较大差异;根据
NJ 聚类图,东北黑蜂属于线粒体 O 分支。MtDNA tRNAleu ~COⅡ的序列特征和Dra Ⅰ酶切分析表明,东北黑蜂属于
线粒体 O 分支,与同一分支的高加索蜂、安拉托利亚蜂亲缘关系最近,与 C 分支的意大利蜜蜂、卡尼鄂拉蜂、喀
尔巴阡蜂亲缘关系次之,而与 M 分支的欧洲黑蜂和 A 分支的非洲蜜蜂亲缘关系较远。【结论】根据 NJ 聚类图,东
北黑蜂处于安拉托利亚蜂和高加索蜂之间,东北黑蜂是否是这两个地理亚种的混合种群,或能否算一个新的地理
亚种,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东北黑蜂( leu
A.m.ssp.);亲缘关系; mtDNA tRNA ~COⅡ;序列分析
Analysis of Genetic Relationships of Northeastern
Black Bee (Apis mellifera ssp.) in China
PENG Wen-jun, LUO Qi-hua, AN Jian-dong, HUANG Jia-xing, GUO Jun
(Institute of Apiculture,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eijing 100093)
Abstract: 【Objective 】 To analyze taxonomy of Northeastern Black Bee (Apis mellifera ssp.), the study was carried out by
analyzing the genetic relationships among Apis mellifera mellifera , Apis mellifera ligustica, Apis mellifera canica, Apis mellifera
carpatica, Apis mel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稻曲病菌突变体B-726生物学性状分析及其T-DNA插入位点侧翼序列的克隆.pdf
- 稻曲病菌致病力丧失突变菌株B-1015的T-DNA标记基因的克隆.pdf
- 稻曲毒素A的相对含量分析及其与致病力的相关性.pdf
- 稻田高效、低耗、低污染的持续农业模式研究.pdf
- 稻田灌溉和秸秆施用对后季麦田N_2O排放的影响.pdf
- 稻田土壤nirS型反硝化细菌群落对氮肥水平的响应.pdf
- 稻田土壤微生物磷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和磷素的响应.pdf
- 稻瘟病菌假定的糖基水解酶62家族初步研究.pdf
- 稻瘟病菌群体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广东地区特异性宗谱菌株的分子指纹和致病型分析.pdf
- 稻瘟病菌群体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广东省稻瘟病菌群体遗传及致病型结构的时空变化分析.pdf
- 东北林蛙皮肤抗菌肽dybowskin-1ST的表达、纯化及抑菌活性分析.pdf
- 东北三省耕地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的模拟研究.pdf
- 东方蜜蜂微孢子虫对密林熊蜂的致病机理.pdf
- 东莞大蕉超表达拟南芥CBF1基因及其抗寒性检测.pdf
- 东乡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原位保存群体的遗传分化和保护策略研究.pdf
- 东亚及南亚固有绵羊群体的遗传结构研究.pdf
- 冬播麦区Glu-1和Glu-3位点变异及1B_1R易位与小麦加工品质性状的关系.pdf
- 冬前低温胁迫下白菜型冬油菜抗寒性的形态及生理特征.pdf
- 冬闲田种植3种小麦的产量营养价值及青贮效果.pdf
- 冬小麦_夏玉米轮作体系中氮素的损失途径分析.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