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学鉴赏要有文体意识.doc
文学鉴赏要有文体意识
一
中国古典文学历史悠久,文体种类也极为丰富。不同的文体,语言、结构、体式、表达、题材、格调等互不相同。古人也有强烈的文体意识。早在三国时期,曹丕就曾说过:“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典论·论文》)明吴讷《文章辨体序说》也说:“文辞以体制为先。”他们都对文体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古代作家在创作时,会有意识地选择恰当的文体,以更好地表达思想、情感,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写作目的。
既然如此,在阅读古典文学的时候,读者亦应有鲜明的文体意识。面对诗、词、曲、散文、小说等不同的文体,显然应有不同的接受模式,如此方能更好地接受、解读、阐释作品。反之,若缺乏文体意识,阅读就容易千篇一律,不能真正地贴近对象的本质。若是文体相差较大,这个问题尚不明显;若是文体比较接近,问题就比较突出了。
在某种意义上,“写什么”对作家固然重要,而“如何写”就更为重要。我们要关注作品写了什么,更要关注它是如何写的,这才是鉴赏的重点所在。不同的文体,设置了种种不同的规矩,以提醒、约束作家如何表达。这种不同并不仅仅在于外在体式的不同,更多、更重要的是内在的文学精神。不同文体、不同类型的作品,有不同的读法,有不同的评价标准。读者阅读古典文学作品,一个重要目的是培养审美、鉴赏、分析与评价作品的能力。如果缺乏文体意识,显然不利于这些能力的培养。像有着血缘关系的诗、词、曲,由于文体类似,读者在接受中文体意识缺失的问题就更严重。本文针对此,试对文体间的不同展开讨论。
二
诗、词、曲同属韵文,属于广义上的诗歌,同时又有各自的文体特征。我们有时虽然也会注意到其中的区别,如词有词牌、句式为长短句,形式与诗歌不同,但对文体间真正的不同并不在意,甚至可以说并不明了。无论面对何种文体,鉴赏模式并无本质区别,总是背景、意象、意境、修辞、技法等,根本不涉及对象的特性。如此这般,仿佛诗、词、曲完全是一种文体,那么它们在文学史上何必独立存在?我们读诗、读词与读曲又有何区别?又如何体验不同文体的独特美感?
这种对文体有意无意的忽视,自然会造成鉴赏的不到位。如果独立分析一首作品,诗也好,词也好,曲也好,若是写情,则常说直抒胸臆、托物言志等;若其中有景,则张口即是“情景交融”;若是咏史,借古讽今、深沉的历史感等话语又极为常见。若是论及语言,则无非优美、动人、流畅等。这样的赏析当然不能算错,但过于套路化、表面化。实际上,即使同是写情,诗与词并不一样;同是咏史,同样采用借古讽今,词与曲也不一样。
至于诗、词、曲三种文体的差别,形式上固然很明显,而更多的表现在内部,这才是本质的不同,是我们在鉴赏中所应特别注意的。
从美学风貌上看,诗体典雅、庄重,而词体委婉、柔媚。明李东琪谓“诗庄词媚,其体元别”(清王又华《古今词论》引),见解极为精辟。这里可将杜甫《羌村三首(其一)》与晏几道《鹧鸪天》相比较。《羌村三首》云:“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鹧鸪天》云:“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杜诗写战乱之中的夫妻相逢,风格浑厚沉郁。晏词写自己与早年相识的歌女重逢,风格则婉约娇媚。尤其“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本是从杜诗“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化出,而二者风格之差别极为明显。与诗词相比,曲体则显得通俗质朴。如关汉卿《沉醉东风》写离情别绪:“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好去者,望前程万里。”明白如话,浅近通俗。
从风格上看,诗体直白含蓄皆有,词体更重委婉,曲体则追求直率。词如柳永《八声甘州》云:“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干处,正恁凝愁。”由人到己,又由己到人,婉转动人。即使是豪放之作,笔法也崇尚曲折,忌直露。如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即深沉蕴藉,非一般粗浅之作能比。曲体则最忌曲笔,反以明快显豁为美。如王磐《朝天子·咏喇叭》云:“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自然酣畅,可谓直率。
从语言上看,诗体语言典雅,从词到曲则显示出口语化的趋势。比如写孤独感,杜甫《登高》云:“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而李清照《声声慢》云:“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