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细读 品语言之芬芳.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本细读 品语言之芬芳.doc

文本细读 品语言之芬芳   文本细读源于20世纪西方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流派——语义学,它是语义学对文本进行解读的重要方法和显著特征。文本细读强调文本语言和思想的关系,认为文本语言的功能和意义可以体现为意思、感情、语气和意向等四个方面——因此,本文试着从语言欣赏的角度来谈谈文本细读。   吕叔湘先生说:“文本细读就是从语言出发,再回到语言。”海德格尔说:“文本细读就是徜徉在语言之途。”黄孟轲老师也说:“文本细读是仔细领会言语内在精细微妙之处,细细品味文学作品语言的节奏和肌理,质疑隐藏在作品中的缝隙,感悟其中的空白意义,进入言语的灵魂世界。文本细读使语文课堂洋溢语文味道。”   那么该怎样进行文本细读,达到品味语言之芬芳的目的呢?   一、反复诵读法   三国时魏国名将董遇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苏东坡的“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朱熹的“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这些名言警句实质上都强调“读”的重要性。学生对一篇课文理解与否,首先不是教师讲懂与否,而是学生是否认认真真地读了。因为在那些淋漓尽致的心理刻画面前,在那种荡气回肠的精神品质面前,教师的任何讲解都会显得苍白无力,只有反复诵读,方能理解,方能体味,可以说:“意义就在诵读里。”例如反复诵读柳永的《雨霖铃》,就会产生恋人依依惜别以及别后孤单寂寞无人倾诉的联想;反复诵读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就能体味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以天下为己任,以及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立志振兴中华的慷慨豪情。   同样,反复诵读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也就能读出他的铁骨丹心来。面对圣上的不理解,面对母亲的不支持,面对同僚的不信任,文天祥无处诉说他的冤和屈,但他并没有放弃,这就是忠臣的伟大之处,漫漫艰难路,他选择孤单独行,在《指南录后序》中他说:“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赖天之灵、宗庙之福,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他以诸葛亮的名言来激励自己,他说倘若活着不能以死报国,即使死了也要化为厉鬼来杀敌,这是英雄的选择,这是不屈的斗志,这是明知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品质,不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家人,而是为了人民,为了国家,文天祥置生死于不顾,一心救国,早已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一部分内容体现了文天祥强烈的爱国精神和坚贞的民族气节,救国救难矢志不渝。可是,这对于处于和平年代的中学生来说,又是那么的遥远,怎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明白作者的这种精神品质呢,笔者认为,除了诵读,别无他法。   二、品味字词法   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有它的不一般之处,有些以情见长,有些以事见长,有些以言见长,或者兼而有之,笔者认为,无论是以情见长还是以事见长,都要假托于语言,所以,真正优秀的作品,其语言总有过人之处。细读文本,也就应该关注作品之语言,发现其语言之美。而语言之美,很多时候体现在个别字词上,就是这些个别美的字词,使文学作品增色不少,甚至千古流传。比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绿”的传神使用,孔尚任《哀江南》中“剩一树柳弯腰”的“剩”字的无穷内涵。而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中的“跑”字,却能让读者感受到史铁生的痛苦的内心。在文章的第二部分,着重写母亲对“我”的影响和激励,母亲给“我”以生存的启发,使“我”懂得怎样生活。其中开头部分有这样一句:“现在我才想到,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对于这个“跑”字,学生就想不明白了,史铁生明明是失去了双腿,残疾了的,怎么可能“跑”呢?不合常理!这时,可引导学生对这个“跑”字作一个深究。结果,学生分析了几种用“跑”字的原因,比如,“跑”字说明作者想急切地逃离家,逃离母亲,逃到给他以生命启示的地坛去;也说明作者只想到自己的苦,从没有想到母亲的苦,急切地“跑”,从未给母亲以安慰儿子的机会,作者的这一举动无疑加重了母亲的痛苦,使母亲整日整夜处在痛苦、惊恐之中;也有学生说,“跑”字说明作者对自己过去的举动的否定,现在的后悔与自责,当年“我”怎么那么急切地想逃离家,逃离母亲呢,现在作者反思了,后悔了,却已来不及了,因为母亲已不在人世,只剩下深深的自责。一个“跑”字,竟有那么多的内涵,通过分析,学生也就把握了作者的情感。   三、赏析细节法   恩格斯说:“虽然正确地把握了现象的总画面的一般性质,却不足以说明构成这总画面的各个细节。而我们要是不知道这些细节,就看不清总画面。”可知细节描写的重要性。因此高尔基说:“创作——这就是把许许多多细小的东西结合成为形式完美的或大或小的整体。”(《高尔基论文学》)没有了细节,就失去了完美的艺术整体。托尔斯泰曾经批评高尔基在小说中所写“火炉摆法不对”,认为细节不真实,就会“毁坏了艺术的逼真性”,从而使整个的创作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