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芥川龙之介的京杭大运河江苏段之旅.docVIP

浅论芥川龙之介的京杭大运河江苏段之旅.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论芥川龙之介的京杭大运河江苏段之旅.doc

浅论芥川龙之介的京杭大运河江苏段之旅    内容摘要:1921年3月底至7月中旬,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游历了中国十几个城市,回国后陆续成文,最终汇集成《中国游记》,该书堪称日本大正时期文学家写作的最重要的一部中国纪行。芥川自杭州至苏州、镇江、扬州,都有对京杭大运河及周边城乡、景致、人情的观察、体验与感受。芥川作为一个敏感的小说家,有其受制于时代与民族的局限性,更有其卓越作家的超越之处,他的《中国游记》折射出复杂而深沉、超越狭隘民族观的忧患意识。    关键词:芥川龙之介 京杭大运河 《中国游记》    芥川龙之介(1892-1927),日本大正时代小说家。1906年发表短篇小说《鼻子》一举成名,成为新思潮派代表作家。他初期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历史故事和天主教逸事,开创了日本近代历史题材小说的新形式。1925年开始创作反映现实生活但带有自虐意识的作品,晚年的作品大多表现自己孤寂的心情,1927年自杀。他的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罗生门》(1915)、《地狱图》(1918)、《橘子》(1919)、《芋粥》(1922)、《河童》(1927)等。芥川自幼喜读《西游记》、《水浒传》等中国古典小说,对汉籍、汉诗、汉画一直有浓厚兴趣。1921年3月底至7月中旬,芥川受大阪每日新闻社派遣,访问中国,游历了上海、杭州、苏州、镇江、扬州、南京、汉口、北京、天津等十几个城市,回国后陆续成文,最终汇集成《中国游记》。该书“堪称日本大正时期(1912-1926)文学家写作的最重要的一部中国纪行”[1]译者序P3。芥川自杭州至苏州、镇江、扬州,都有对京杭大运河及周边城乡、景致、人情的观察、体验与感受,本文重点介绍他在大运河江苏段的旅程。    一.细雨骑驴过吴门    2014年6月,中国的“大运河”文化遗产正式入列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在此遗产项目中,苏州是运河沿线唯一以“古城概念”申遗的城市,共有4条运河故道和7个点段列入申遗名录,其中最具突出普遍价值的有山塘河及其历史街区、虎丘云岩寺塔、盘门水陆城门、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全晋会馆、宝带桥、吴江古纤道等七处。从某种意义上说,作为运河遗产的苏州与苏州古城几乎就是同一概念。    但1921年的中国却处于一个军阀割据、内忧外患不断的时代,苏州自然不能独善其身。芥川龙之介骑着毛驴穿行在苏州的大街小巷,有时冒着雨,参观了北寺塔、玄妙观、文庙、天平山、灵岩山、寒山寺、虎丘、留园等景点。瑞光寺的废塔、充溢着蝙蝠粪臭的苏州文庙、显得荒凉的佛堂、荒废的虎丘……让他这个对中华文化怀有一种乡愁的异乡人不由感叹“礼乐之衰,何其甚也!”面对着荒废的江南第一文庙,他复杂而矛盾的心态尽显:“此处的荒废,不也正是整个中国的荒废吗?但至少对于远道而来的我来说,正是这种荒废,才令我产生了一种怀古的诗兴。但我究竟是应该叹息,抑或是应该欣喜呢?”[1]P94甚至随口吟咏起日本的“中国通”今关天彭(1884-1970)的两句诗:“休言竟是人家国,我亦书生好感时。”    与此同时,喧闹的街市、建筑宏大的留园、尤其是充满诗意的苏州水……又让芥川对于姑苏城生出“优美的心境”。他笔下的运河风光充满浓厚的诗意:“……初夏时节的姑苏城外运河沿岸的乡间小路也是很美的。白鹅浮游在运河上,架着一座座高耸的古老的石拱桥。路边树阴清凉的槐树、柳树,还有青青麦田中开着红色玫瑰的花棚,都一一清晰地倒映在水面上。”[1]P97但经过一个山下村落时,芥川又表现出“更符合小说家的身份和口味”的情怀:“尽管杨柳依依,或是女人们依窗而绣,也不应只是一味地惊羡。在村里的一重白墙之内,如同筑巢的燕子一样,隐藏着难以想像的尘世的苦痛。”[1]P98    芥川龙之介认为苏州就像威尼斯一样,最重要的是有水。这苏州之水激发了他创作的灵感,竟使他随手写下三大段类似日本作家德富芦花(1868-1927)随笔《自然与人生》中的文字来,其意象组合、叠加,动景与静景结合,极富诗意,摘录其中一段如下:    不知桥名,且倚石栏观河水。阳光。微风。水色似鸭头之绿。两岸皆粉壁,水上倒影如画。桥下过舟,先见其红漆的船头,继而见其竹编船舱。橹声咿呀入耳时,船尾已穿桥而出。一枝桂花顺水漂来,春愁与水色共深。[1]P108    二.千古兴亡话炀帝    坐在从镇江到扬州的蒸汽船里,芥川龙之介“用了五分钟的时间对扬子江表达了敬意”,然后迷迷糊糊睡去,醒来船已过瓜州,行驶在京杭运河中了。这“绵延两千五百英里的世界第一的大运河”,在他眼中并无特别的宏伟之处,“在薄日当空的长堤上,时而点缀着几点蔬菜的青绿,时而闪动着农夫的身影,感觉异常平凡亲切。”[1]P113他开始打着腹稿,为日后写作游记和诗歌做准备。他这节题为《大运河》游记的最核心部分竟然是用“我”与“旅行指南”对话的方式来写的,真是别有情趣。   

文档评论(0)

kak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24126005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