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审美教育.docVIP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审美教育.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审美教育.doc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审美教育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学科的美育就是通过语文学科教育活动进行美的教育,教育学生怎样感知、理解、鉴赏、评价美、进行美的创造;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崇高的审美理想。那么,怎样把语文教学和审美教育结合起来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结合人物形象分析、揭示人物的精神美   人物形象分析是语文教学的一种方法,它主要是通过对作家塑造的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的分析,来揭示形象最本质的性格特征和精神世界,从而了解作者的人生体验和审美理想。引导学生在分析人物形象的过程中,对人物形象进行鉴赏、评价,不仅有助于把握人物形象的美学意义,并通过对人物情感的体验,促使学生受到振奋、震动,看到人物精神世界中最美的内涵,影响其心理行为。《小桔灯》中的“小姑娘”这个人物形象非常典型,在她幼小、瘦弱的外表下隐藏着美丽的精神世界,小小年纪就承受贫寒的不幸重压,要面对白色恐怖的恶劣环境。然而她用“笑”,挺直身子来迎接不幸,用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来对待现实、憧憬未来,表现出镇定、乐观、勇敢的精神。对光明,对幸福的渴望支撑起小姑娘灿烂、丰富的精神世界。所以,在语文教学中,透过人物形象的表象,去发掘人物形象丰裕的精神之美,不但可以使学生看到完整、立体的人物形象,而且可以通过学生的体验领会,产生情感的共振及对形象美学意义的认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人物形象的特点,剖析人物形象的精神世界,把那些无序的美学内容串联起来,给学生展示具有质感的完整的精神美的内容,这样可以触动学生审美的情感,引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通过语言分析来感受意境美   语言是构建意境的材料,作家为文达意,为了做到“毫发无遗恨”,对语言的运用是颇费心思。苏霍姆林斯基曾要求学生成为“词的音乐家”,说明了表达在创设意境中的作用。所以,抓住语言分析,口嚼其词、品其味,往往能使文章的“境界”全出。这时引导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审视,用审美的经验感知,就可以欣赏到意境美,发现作家的审美追求。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里的“山”,作者把它比成一个“小摇篮”,烘托看护者的“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的抚慰,济南人“含笑”的欣慰和“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的憧憬,构筑了“慈善”的济南冬天的意境,折射出甜美安适,温情宁宁的美学内涵。这种清新、静美的意境,无疑可以触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无限美好,感悟意境的深邃的力量。   再来看朱自清名篇《春》中对雨景的描绘,那在暮色之中的雨,朦朦胧胧。写灯光,家家一灯如豆,隔着蒙蒙的细雨望去,灯火四周呈黄晕的光芒:写乡村景色,农人有“撑着伞慢慢走着”,有“披蓑戴笠”,一派田园风光;写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作者用拟人手法,着力渲染春雨沐浴的温馨,传达出春天雨中安静和平的气象,表现繁复的静态美,营造了一种妙不可言的意境。通过语言分析,结合运用联想思维,可以把学生引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体会和发现美,从而不断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   三、通过对环境的分析来透视生活美   环境有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之分,共同构成人类生活的舞台。这些环境既为人们提供了生活的舞台又决定了人们的爱好、习惯和作风,影响了性格的形成。所以,环境描写是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特殊的艺术价值。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不同环境描写和小主人公对生活的不同认识,形成了作者对儿童生活的意义诠释。热爱自然,自由快乐,成为作品之中儿童生活的美的基本内容。然而作品的意义不仅停留在这个层次上,它借助这个小小的生活侧面,反映了封建教育的弊端和作者对生活美的追求。   通过环境分析来透视生活美,不仅仅可以拓展语文教学的审美领域,还可以启迪学生领略文学艺术作品的巨大魅力。正确把握生活的本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四、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来发现美   朗读是书面语文的有声化,具有移情的作用,能够激发美感,唤起内心视像,感受作品意境,并能引起群体效应。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解析,能以声音增强原作的力量,诱发通感,起到培养审美感知能力的作用。听别人读,可以自觉地进行审美判断,真切感受到作品的情韵和气势,产生共鸣,受到感染,怡情怡性,自觉接受语文教育,如,鲁彦《听潮》描绘的落潮图是:“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地、轻轻地,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叶飘零在水中,海睡熟了,大小的岛屿拥抱着,偎依着,也静静地恍惚入了梦乡。星星在头上眨着慷懒的眼睑,也像要睡了。”读这些句子

文档评论(0)

kak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24126005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