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银河导航.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利用银河导航.doc

利用银河导航   大自然清道夫   通体呈黑色或黑褐色的蜣螂俗称屎克螂。地球上现存的蜣螂有两万多种,分布在南极洲以外的任何一块大陆。最著名的蜣螂生活在埃及,身长1~2.5厘米;最大的蜣螂是身长10厘米的巨蜣螂。大多数蜣螂以动物粪便为食,因此而荣获“大自然清道夫”的美称。   蜣螂通常将发现的粪便滚成球状,并滚动到它们认为可靠的地方藏起来,然后再慢慢食用。一只蜣螂可以滚动一個比自己身体大得多的粪球。处于繁殖期的雌蜣螂则会将粪球滚成梨状,并在其中产卵。孵出的幼虫便以现成的粪球为食。植食性蜣螂以甘甜的树汁为食,雌雄交配后,雌蜣螂把卵产在覆盖着一层腐叶的土壤里,约10天后,幼虫便破卵而出,以腐叶或动物粪便为食,幼虫不断成长,第二年7月化为蛹,约20天后变为成虫。   夜间靠什么导航   科学家早就发现,在白天,蜣螂会通过测定太阳偏振光的对称图案来为自己导航,使得自己滚动粪球时能沿一条直线路径行进。对于蜣螂这种小昆虫来说,沿着直线运动是非常重要的。它们生活在一個极为复杂的世界,相互之间对于粪便这一赖以生存的食物的争夺非常激烈。当它们发现一堆热气腾腾的新鲜粪便时,雄性蜣螂会立即将其滚成一個個粪球,然后将其滚向尽量远的地方藏起来;同时,还要帮助自己的雌性蜣螂完成同样的工作。它们将这些粪球埋在地下,作为自己后代的食物储备。   此前,科学家们知之甚少的是,在夜间,蜣螂是靠什么来为自己导航的?最近,瑞典的生物学家在南非的一個农场里,专门对蜣螂在夜间靠什么导航进行了深入研究。为了吸引蜣螂前来,他们将一桶桶粪便泼在农场地面上。最初的观测结果令生物学家们很惊讶;甚至在没有月光的夜晚,蜣螂也会沿着直线路径快速滚动粪球。他们不知道该如何解释这一现象。不过,他们很快想到,蜣螂会不会是利用星光在导向呢?   只要看得见银河   为了证实这一点,瑞典生物学家在农场里建起了一個小型的封闭式实验台,然后将蜣螂放人其中,观察它们究竟如何应对不同的天空状况。他们发现,在晴朗的夜间,即使没有月光,蜣螂也能以直线路径滚动自己的粪球。为了证明这些蜣螂确实是在利用银河系的星光导航,他们又将实验台搬人约翰内斯堡天文馆。结果发现,只要看得见银河,蜣螂就会沿着直线运动。当他们在每一只蜣螂的头顶粘上一块小小的纸板,挡住了它们看向天空的视线时,这些蜣螂就只会推着粪球没目标地到处乱滚了。   惊人的实验结果有力地证明了,在夜间蜣螂是靠星光导向的。它们可以很快地让自己适应银河在天空中所形成的明亮光带,并沿着相对于这条光带的某一直线路径移动。这是一种复杂的导航技术。对于这么小的动物来说,拥有如此技能是相当难得的。也许,在昆虫世界里广泛存在着这种技术,迁徙的蛾类可能也拥有这种技能。但是,截止到目前,蜣螂是动物世界已确认的拥有这一技能的唯一物种。生物学家还发现,如果来自城市、家庭和路灯的人造光线淹没了夜空的星光,蜣螂的方向感就会受到影响。   最长的迁徙之旅   动物的远航能力一直令人称奇。生活在南美洲的绿海龟,每年6月中旬便成群结队地从巴西沿海出发,历时两個多月,行程2000多千米,到达大西洋上的阿森松岛,在那里生儿育女后又返回老家。两個月后,小海龟在阿森松岛海滩破壳而出,并爬向海洋,沿着父母来时的航线,游回遥远的巴西沿海。   早在18世纪时,科学家们就发现,栖息于北极圈内的身长仅4厘米的北极燕鸥,到了每年的8月便携儿带女飞往南极洲去过冬,单程的飞行距离长达17600千米。由于路途遥远,北极燕鸥在飞行期间要做多次中途停留,要跨越好几個不同的气候带;不仅地形复杂,而且气候多变,即使是最优秀的人类飞行员,面对如此遥远复杂的飞行路线也会望而生畏,而北极燕鸥却能按照固定的航线每年一次顺利往返。它们又是靠什么在为自己导航呢?   地磁路标   直到上個世纪50年代,科学家才对这個问题有了初步的了解:鸟类在飞行时将太阳作为定向物。为了证实这一点,他们将一只八哥关入实验室的大鸟笼中,并在实验室内设置了一個类似太阳的光源,这個光源完全按照太阳的旋转方向和速度运动。科学家发现,这只八哥在相当于一個白天的时间里,有规律地从放置在不同角度位置上的器皿里叼食;大约每小时转15度,这与太阳从地平线升起后每小时转15度的运动速度是一致的。科学家还发现,夜间飞行的鸟类是根据月亮和星星来定向的,某些鸟类甚至能记住一些星星的位置。   那么在阴天和没有月光的夜晚,鸟儿又如何确定飞行方向呢?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由于地球磁场在不同位置的磁场强弱和方向是不同的,由此就形成了一個個人眼看不见的地磁路标,鸟儿能将这些地磁路标作为自己的导航工具。德国科学家进行的一项实验证明了这一点。他们在候鸟的必经之地模拟了一個假的地球磁场,结果路经此地的夜莺果真根据人造磁力线改变了飞行的方向。   生物钟与太阳   在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