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其庸的南北西东.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冯其庸的南北西东.doc

冯其庸的南北西东   “书画不需要炒作,我也不要那么多钱。”   一   生命发轫于南国。   1924年2月3日,一粒生命的种子,像一颗小行星,砸在了无锡县前洲镇冯港。   这个地方属于苏南,别名江东、江左,亦泛称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的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对我来说,不仅“旧曾谙”,年来常常拔足就去,驾轻车就熟路。总归是因文结缘,在我的心目中,人,才是天地间最堪流连的美景。且说无锡人杰馆,馆名正是冯其庸所题,匆匆一览,记得有:吴国始祖泰伯,东晋画家顾恺之,宋朝抗金名将李纲,元朝画家倪瓒,东林党领袖顾宪成、高攀龙,明朝地理学家徐霞客,清末外交家薛福成,国学大师钱穆,美术家徐悲鸿,文学家刘半农,等等。当是时,置身馆中,恍若置身山阴道上,错以为顾恺之的名句“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描摹的不是风景,而是眼前这一列风流人物。   陈寅恪祖籍赣而诞于湘,有他的倔;季羡林植根齐鲁,有他的朴;饶宗颐世居南粤,有他的智;冯其庸生于梁溪之畔,太湖之滨,从骨子里带来了慧。有道是“慧生于觉,觉生于自在”。冯其庸出身贫寒,少时屡因缴不起学费而辍学,难为他小小年纪懂得自修,失学而不失志。如是,断断续续念到初中毕业,考进无锡工专,学习纺织印染,所学非所爱,课内课外,独钟情于绘画和诗词。   有个故事说,一天,冯其庸和画友邵雪泥在公园饮茶,与雪泥的老师、名画家诸健秋不期而遇。时值炎夏,雪泥手里摇着一把纸扇,扇面绘有山水,诸先生瞥见,就拿过去,看了又看,问道:“这是谁画的?”雪泥指指冯其庸:“是他。” 诸先生满脸惊讶,认真打量了冯其庸几眼,对雪泥说:“他画得比你好啊!你跟我学了几年,还没有他那么几笔。” 诸先生怜才,得知其庸家贫,无钱拜师,便特许他随意进入自己的画室。诸先生告诉其庸:“看,就是学!”   又有个故事说,工专的张潮象先生,牵头组织了“湖山诗社”,听说冯其庸热衷诗词,便招呼他参加。冯其庸自觉不够格,说:“我还不懂得如何作诗,恐怕不适宜参加。”张先生讲:“不管你参加得了参加不了,你先写一首诗给我看看。”冯其庸应命,遂以当地曾经兴旺显赫而今冷落衰败的东林书院为题,吟成四句:“东林剩有草纵横,海内何人续旧盟。今日湖山重结社,振兴绝学仗先生。”诗交上去,张先生看罢,一拍桌子,大声说:“好!好!”随即在诗稿上写下批语:“清快,有诗才。”   冯其庸在工专仅仅念了一年,再度辍学。两年后,抗战胜利,日子略有好转,他以22岁的虚龄,考进无锡国专。这是他命运的拐点。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无锡国专是个很特别的学校,它规模不大,历史也不长,却有着堪比西南联大的教师阵容,譬如:唐文治、王蘧常、钱仲联、钱宾四、周谷城、顾起潜、赵景深、葛绥成、朱东润、冯振心、吴白陶、顾佛影、童书业、王佩?、张世禄……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有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句话,移用在无锡国专,正是再贴切不过。冯其庸在那儿接受到第一流的学问,体悟到第一等的境界。   二   事业拓展于北地。   生为南人,一副北相――天生与北方有缘。1954年8月,冯其庸告别无锡,来到京城,进入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大一国文。在这儿:   ――有一本《历代文选》破茧而出,一飞冲天。说是冲天,绝无半点夸张。起初只是作为大一教材,他是主编,多人参与,编辑好了,油印成册,供校内使用。年复一年,学生越教越多,教材的影响越来越大。大到让中国青年出版社的名编辑周振甫怦然心动,鼎力促成公开出版。这是1962年。奇迹出现了!冯其庸做梦也不会想到,毛泽东主席表扬了它,在一次中央会议上,毛主席称赞此书编得好,号召领导干部认真读一读。毛主席一言九鼎,各级干部闻风而动,冯其庸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已名满天下。   ――有一批戏剧评论厚积薄发,一鸣惊人。冯其庸从小爱看戏,久而超迷入痴。及至到了京城,面对众多艺苑名角,眼界大开,趣味益增。1959年秋天,他三看汉剧《二度梅》,写了一篇评论,发表在《戏剧报》。田汉先生读后,大为惊异,想:哪儿冒出来这么一位大手笔?田汉特意请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小冯吃饭。是时国家已进入“三年困难时期”,请吃是头等的礼遇;冯其庸何幸,凭区区一篇剧评,竟得以与吴晗、翦伯赞等名家共席。   1961年,中国京剧院新排历史剧《青梅煮酒论英雄》,袁世海饰曹操,李世霖饰刘备,皆一时之选。演到“闻雷失箸”,据《三国演义》,曹操为试探刘备有无野心,对之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刘备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把一时失态轻轻掩过。演员表演时,却是雷声先响,刘备听到天外传来霹雳,再故意把筷子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