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单基因遗传病精要.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级亲(曾祖父母/曾外祖父母,曾孙子女/曾外孙子女,一级表亲) 以一级表亲为例: III1和III2同时从I1得到 i基因的机会是1/4 x 1/4 =1/16 同理,III1和III2同时从I2得到i基因的机会也是1/4 x 1/4 =1/16 故他们从共同的祖先I1或I2得到同一基因的机会是1/16+1/16=1/8 k(三级亲) = 1/8 亲缘系数(k) = (1/2)亲级数 上图提示了近亲婚配的危害性: 随机婚配每胎得患儿的概率为:1/90 000 姨表兄妹婚配每胎得患儿的概率为:1/4 800 是随机婚配的19倍! 九、遗传异质性(genetic heterogeneity) 有些临床症状相似的疾病,可有不同的遗传基础,称之为遗传异质性。 遗传异质性可分为基因位点异质性(locus heterogeneity)和等位基因异质性(allelic heterogeneity),分别由不同基因位点上的突变和同一位点上的不同突变造成。 先天性聋哑(AR)存在明显的基因位点异质性。曾报道一对夫妇均为聋哑,但所生子女全部正常,说明这对夫妇的遗传缺陷不在同一位点上,他们的聋哑分别是由不同位点上的不同隐性基因引起的。 如用d和e分别代表这两个有关的隐性基因,父亲可能是ddEE(聋哑由dd引起),母亲是DDee(聋哑由ee引起),他们的子女将全是杂合子DdEe, 因此都有正常的听觉。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互补。 粘多糖累积症Ⅰ型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临床症状与之相似的Ⅱ型(Hunter综合征)则为 X连锁隐性遗传,此为基因位点异质性。相同的基因不同的突变使粘多糖累积症Ⅰ型又可分为Ⅰ-H型(Hurler综合征)和Ⅰ-S型(Scheie综合征),此为等位基因异质性。 十、遗传早现(genetic anticipation)与三核苷酸重复 有些遗传病在世代传递过程中有发病年龄逐代超前和病情症状逐代加剧的现象。 20世纪90年代后,发现遗传早现与不稳定的DNA重复序列有关。 如:脆性X染色体智力障碍综合征,FMR-1基因5’不翻译区有不稳定的(CGG)n重复序列。女性传递时,重复次数通常会增加,导致子代发病年龄超前和病情症状加剧的现象。而通过男性传递时,没有这种现象。 此外,脊髓延髓性肌萎缩的(CAG)n和Huntington舞蹈病的(CAG)n也有类似的现象。 十一、拟表型(phenocopy) 环境因素引起的疾病模拟了由遗传决定的表现型。 如严重蛋白质缺乏引起的恶性营养不良症(kwashiokor),症状类似于遗传性疾病——白化病 返回 返回 概率与概率比之间的关系: 可以相互转换,分母相同时,分子之比即为概率比;分母不相同时,则通分后的分子之比则为概率比 概率比的含义 1)在特定的婚配类型的家庭,每一胎出生某种孩子的概率。 子代基因型: Dd dd 表现型:患者 正常 概率: 1/2 1/2 概率比: 1 : 1 2)在特定的婚配类型的家庭,代表众数概率-----不同同胞组合里,符合特定遗传比率的家庭数最多 3)在特定的婚配类型家庭的所有同胞合计,将是符合遗传比率的 返回 1、请写出下列家系最可能的遗传方式,理由是什么? ? 题考思 2、请以强直性肌营养不良(myotonic dystrophy)为例,简述遗传早现的原理。 参见书:P146 3、A.试说明右侧家系最可能的遗传方式 B.如IV5和IV6婚配,子代发病风险? C.IV2和正常男性婚配,子代风险? D.IV1和IV2婚配,子代风险又是多少? 4、A.此家系最可能的遗传方式是什么? B.如II1和正常人婚配,子代发病风险? C.如III1和III2婚配,子代风险? D.如III1和III3婚配,子代风险? * About 30,000 Americans have HD and about 150,000 more are at risk of inheriting the disease from a parent. The HD gene, whose mutation results in Huntington disease, was mapped to chromosome 4 in 1983 and cloned in 1993. The mutation is a characteristic expansion of a nucleotide triplet repeat in the DNA that codes fo

文档评论(0)

光光文挡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