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多年以后,举手再提问.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多年以后,举手再提问.doc

多年以后,举手再提问   在学童中间   1994年大学毕业,我被分配至兰州一中任中学语文教员。我教的是初一的学生,这样便来到了一群学童中间。正是在那里,我又读到了叶芝的《在学童中间》一诗。我不是单纯地重读了这首诗,而是从我置身于其中的生活中,从学童身上读到了这首诗。在我不能把持自己难于平静的诵读过程中,我以我独有的敏感一下抓住并且一直都不曾稍有忘怀的一节诗是这样的:   劳作也就是开花或者舞蹈,   那里,不为了取悦灵魂而擦伤身子,   美并非为它自己的绝望所制造,   模糊的智慧无法来自熬夜的灯里。   噢,根子粗壮的栗树,枝头含苞,   你是叶子、花朵抑或树的躯体?   噢,随着音乐摆动的身体,明亮的眼睛,   我们怎样区分舞蹈和跳舞的人?   令我心旌摇漾的是诗的最后一句,令我反复思索的是如何区分舞蹈和跳舞的人这样一个大问题。其实,这二者本就是同为一体的:舞蹈不就是跳舞的人?跳舞的人不就是舞蹈?生活就是舞蹈,在这样一个舞蹈当中,人的每一种能力都和谐地参加了进去,就像舞蹈者变成了舞蹈的一部分,而舞蹈则成为跳舞的人的另一姿态,另一形象,每一个人都卷入了这一过程。如果谁不在舞蹈,将会有一只坚定的手把他推出生活之外。   在学童中间,我看到了稚嫩的蓓蕾之舞,他们幼小的身子在我的梦中发光,他们都像天使一样美丽。与此同时,我的形象也在变,从任情恣性、随意挥洒的大学生,一变而为严肃端庄、克己律人的语文教师。教书是一门专门的职业,它要求我的形象必须正规、严谨。但讲课对于我来说是轻松自如的,我的心情也是愉快的。我感到在学童中间正有一种美在诞生。是的,美在诞生!一个孩子在课堂上朗诵了她的作文《痴心,不改变》,童话般的声音挟着稚嫩的激情,描述了一枝梅花如何为了追求美而顶着暴风雪开放。在那一瞬间我被征服了,我觉得孩子们可以写出真正的诗来。哦,他们将成为怎样的人呢?   我曾为孩子们多次朗诵,我相信这会打动他们的心。在朗诵《皇帝的新衣》时,当我念到愚蠢的皇帝穿着空气裸身出游时,孩子们纷纷大喊:“这个皇帝是假的……”哦,上帝,请听听这些天真的声音吧!他们喊出了什么是真的。   至今难忘我上的第一堂语文课。我是以朗诵高尔基的《鹰之歌》作为开篇的。诵读中,我注意到孩子们有的低下了额头,有的则用他们晶莹的眼睛凝望着我,有的用手支起了他们小巧的下巴,故事已经旋风般地抓住了他们的心……   读完了,我请一位同学站起来说说感受。他羞赧地结结巴巴地却又是不假思索地说:“……做一只鹰,是好的!“   啊,故事是悲伤、痛苦的,孩子们将不能理解为什么我会在朗诵时满面春风。   当万物生长   我只当了三年中学语文老师,其后告别校园,进入报馆。再之后,我从西北辗转到江南,以笔为旗,以脚测路,在另一个遥远的城市里扎下根来。当年的学生,如风中之沙,渐渐消散。这么多年过去,他们已经成为怎样的人呢?这个问题一直搁在心头。   我在广州有个小网友叫那壳,认识她时是2001年,她还在广州美术学院读书。当时给她看了这篇文章,她还一时不能理解我的激情,也并不能完全读懂叶芝的诗,只是同样惶惑于自己将会成为怎样的人。七年之后,她在阅读《卡拉马佐夫兄弟》时,又想起了我解读的《在学童中间》,并因此有感而发——   念大学时知道这是叶芝的诗。那会儿我认识一个诗人,曾经当过中学老师,曾经满怀激情在“学童”们中间,也满怀激情回忆那一切,最后激动了我。不知道为什么,每次读《卡拉马佐夫兄弟》时都想起这首诗,从一开始就期待着结尾……   如果阿辽沙当老师,他会不会是个称职的老师?实际上他的角色正是老师。既是大人的,也是小孩子的。他从天性上就是个老师。倒不是他能教给别人一些什么,而是他自身就具有感染人的能力。那是一种足以把生命能量传递出去的天赋。他不需要小黑板,不需要课本,甚至不需要太多的语言。当他站在那儿,人们就衷心相信自己能从他身上得到一些与生命相关的东西。   一个老师是多么重要!柯里亚若不是认识了阿辽沙,这聪明的小孩以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呢?人一生中总有一些关键时刻特别需要光照,得到指引,被告知前进的方向。这些岔路口上应该布满好的老师!可实际上我们并没有那么多好老师,这不是因为别的,不是因为谁不好,教育制度不完善,或社会出了问题,而是了解生命的人本来就极少极少。幼龄和超龄的学童那样多,遍布各种岔路口,可我们没有老师……   所谓在学童中间,就是在一些生死攸关、决定去留的时刻里,说话人能将对生命的信任、盼望和热爱告诉别人。所谓在学童中间,就是当人们彼此紧紧靠在一起,都有一位真正的老师出现在大家面前,宣告说:我们将会复活,快乐相见,欢喜诉说过去的一切。在岔路口握个手,道声再见,向着必将再次交汇的命运勇敢前行……   那壳这篇文章让我感慨不已,她说的正是我想

文档评论(0)

lnainai_s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