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博物馆看非洲雕刻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走,博物馆看非洲雕刻去.doc

走,博物馆看非洲雕刻去   非洲是世界的中心,是宽广光明的帝国,若您站在南岸,想象一下向北延伸的大地,非洲这样的大陆,包罗万象。非洲大陆,人类祖先的发源地,这里是孕育无数生命的大地。非洲族群普遍崇信万物有灵,他们膜拜的主要对象为自然神、祖先神和至高体。   随着197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向全世界宣告:1977年5月18日为第一个国际博物馆日,并每年为国际博物馆日确定活动主题。2013年的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记忆+创造力)=社会变革”。   今天我们能在上海博物馆里看到这些非洲中部的雕刻艺术,是因为陈列展馆的贡献,并与保护人类丰富遗产与人类创造力密切相关,人们依赖从博物馆收获非学院教育的快乐。转而想到这些非洲中部雕刻艺术能来到上海,因藏品材质相当脆弱,加上雕刻作品本来是不大适宜长途旅行的,所以能经上海博物馆与法国凯布朗利博物馆的友好合作,国人得以不出国门就能看到这些异域的部落文明,也是博物馆所赋予人们的一种探索和发现的心灵旅程。   刚果河的艺术鉴赏家   我们的祖国――中国是56个民族组成一体的多民族国家,而在中非地区的刚果河边,生存着以讲班图语的支族群。刚果河,是非洲的第二大河,它贯穿绵延无际的中西非大陆,为远离海岸的非洲内陆地区提供了重要的交通运输体系,在承运货品的同时也使各地的文化和艺术得以融合交汇。   一次非比寻常的异域文化之旅,它让我们见识到就是传统宗教信仰及艺术文化共性的碰撞,可以说这是非洲的文化复兴。   了解到非洲中部雕刻艺术的策展人弗朗索瓦?奈特先生(以下简称奈特先生),他是位非常热爱非洲艺术的收藏者,因为他生活在非洲大地已20余年,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了研究非洲的这些雕刻艺术上面,这次,他为我们精心挑选的71件雕刻作品,都由法国凯布朗利博物馆所收藏并保存。这样一位有趣的非洲艺术鉴赏家,您能想到他会有一个不平常的生活经历,奈特先生出生于非洲,然而他实际上是一个比利时人,并且曾经是一名律师。因为热爱这些慢慢消失的非洲雕刻,也知晓收藏是一个需要相当经济基础来维护的工程,所以他放弃了自己律师的职务,开始担任非洲当地的神职文化工作,并深入研究非洲雕刻,让它们能重新回到非洲居民的视野里,也带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心形面具 :召唤神灵的庇护   在刚果河流域及邻近的奥果韦河以西,生活着众多讲班图语的族群,还有一些不同的族群拥有许多相近的文化和艺术传统,比如在纪念人生进入新阶段的仪式有儿童的成人礼、长者的葬礼,或者标志节气转换、农业周期更替的典礼上都会进行面具表演。除了这些社会习俗外,还有疤痕文身、锉牙和人体彩绘等身体装饰,这种以自然神灵和祖先形象为主的艺术表现题材。   面具是在举行仪式或表演时佩戴,同时搭配用树叶、植物纤维或织物制成的服饰。表演时一般以吟唱或音乐作为伴奏。而面具舞蹈并不只是一种娱乐,它同时还有教育族人、增强族群凝聚力、驱邪治病或主持正义的作用。人们也相信面具的佩戴者可被祖先、英雄的灵魂、或自然界的神灵附身。   在中非地区可以发现各种心形的面具,面具通常是由生活在赤道附近热带雨林的部落居民以木头或象牙为主要原料制成的。面具前额和脸颊构成的心形部分通常被涂成白色――在当地人眼里代表阴间或祖先所在的灵界的颜色。这种被称为孟巴(mpemba)的白色颜料是采用从河边收集的高岭土碾磨成粉后制作的。   经由殖民主义的洗刷、外来宗教的渗透和社会现代化的影响,这些族群的传统社会格局发生改变,本该代代相传的文化传承受到阻断,许多古老的艺术表演连同口述历史在时代的变革中逐渐消亡。但与此同时,新的元素也在不断融入古老的传统。   祖先雕像:非洲居民的精神世界   对于生活在中非的很多人而言,祖先崇拜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认为故去的祖先具有神秘的能力和权威,能够回应他们的召唤并庇护活着的后代。   人们对祖先雕像的重视并不说明雕像本身具有神力。大部分雕像刻画的并不是特定的某个祖先,而是广泛意义上的祖先的象征。有些雕像代表了人们概念中某位特定祖先的品性与社会角色,如勇敢的武士、治病的药医、能言善辩的酋长等。   祖先雕像大多用于放置在遗骨匣的顶部充当祖先遗骨的守护者,也有祖先雕像本身就是作遗骨匣使用的。人们通过为雕像涂抹膏油和动物血液来“激活”遗骨匣中的祖先的神力。在班图语支社群中,遗骨匣中普遍盛放的不仅仅是祖先的骨头,还可能有祖先的指甲、皮肤、毛发等。   有些部落因此把杰出先人的遗骨和头颅精心保存起来,这些先人可能是君王和勇士,也可能是伟大的母亲和令人敬畏的女性等。有时候祖先遗骨会被小心存放在树皮盒子或编织篮中。人们也时常在这种装有先人遗骨的容器(遗骨匣)顶上放置一尊头像或全身雕像。还有些部落习惯将祖先坟墓中的遗骨及泥土放在木雕人腹部的孔洞内。不过此类雕像并非祖先

文档评论(0)

ganpei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