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赵东村的历史 现在和未来.doc
赵东村的历史 现在和未来
时间恰如长河,往事必似奔流,可追而不可即。如果将赵东村的历史、现在、未来以时间来定义,它有着太多不可言说、无法言喻的细节。赵东村人承担的角色,也被赋予各种时代意义。
土地集体化难解生存窘境
赵东村现隶属于安徽省枞阳县麒麟镇,有村民400余人,耕地98亩。这是典型的皖西南村庄。地处发达的长江中下游河系的一条无名小河边,小河绵延约40公里后汇人长江。村人拦河筑坝,便于灌溉。
现在的赵东村人中,已无人能述及赵东村的来历。关于赵东村历史的最确切描述,是村子最初由一许姓人家从河南迁移而来,之后另一陈姓人家也在此落脚。至1949年,这个村庄已然成为一个大村子,村民全是许、陈两个姓氏的后人。
全国解放后,赵东村从战争中恢复了平静。1954年,长江流域大水将赵东村淹没,但在洪灾之后,村民继续在此前的惯性里运转至1958年。当年,政府决定将赵东村搬到200米外的新地址,与团结村、张叽村组成一个新的村庄:团结村。三个村庄近百户人家土地集体化后,很快在集体大食堂里开始了命运的交集,从起初的兴奋和对未来的无限期望,到后来饿死人情况的频发,现实如同一面镜子,照清楚了每个人的生存窘境。
村民许信春的五个儿子,在这短暂的幸福与刻骨的苦难交替中饿死了两人。“一个九岁,一个十三岁,九岁的那个孩子喝了三天开水后饿死”,许信春的儿子许宜文说,最惨的是十三岁的二哥。出事当天,食堂里发了点面粉给各家熬糊喝,“水刚烧开哥哥就喊着要吃饭,家里人端了一碗水给他喝,他哭着不喝,母亲骂了他,他就端起碗喝水,刚喝了几口,人就倒下去了。”
双季稻耕种曾靠政府“强推”
1961年,村里的生活状况终于有了改善,村民除了拿到土地耕种外,国家还广泛推广了双季稻品种。长江中下游流域适合早、晚稻两季耕作,但在此前,赵东村及其邻近村庄都适应了单季稻耕作模式。当双季稻秧苗被运进村里时,村民将秧苗塞进了河边的杨树洞,他们不信在赵东村这块土地上,还能有双季稻耕作的存在。无奈下,政府只得派人盯守每个村庄内的村民,才让新技术得以落实。
村民吃饱了饭,饿死人得以避免,但他们的精神世界在5年后经受了巨大震动。“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样板戏在全国各地兴起,黄梅戏之乡的安庆市也热火朝天地推广样板戏。村里人在黄梅戏的曲调中,对旧社会的万恶进行了批判。
陈厚坤也因此跌入了命运的低谷。上世纪40年代,陈厚坤被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拉了壮丁。在山东枣庄附近,国民党部队被击败,“解放军在我身后追喊优待俘虏,我只知道害怕没命地跑,一颗子弹从我腹部穿过后,打穿了手掌。”寒冬腊月里,陈厚坤在死人堆中醒来,爬进了当地一户人家获救。几经辗转,他重回赵东村。
时代将他卷入了战争漩涡,他侥幸得以逃脱,却在十几年后被另一场浪潮差点彻底淹没。“有天,我被戴了高帽,和另一个人一起抬着领袖的画像去村里接受教育,过一条沟时我跳过去了,那个人掉进沟里了,画像被撕成了两半,那天我们俩差点被红卫兵斗死了。”经历了这场劫难,陈厚坤在村内更为谨慎地生存,妻子患病,他都不敢去公社找医生来给她看病。
土地包干开始依赖土地
1976年,陈厚坤在小心翼翼中发现,自己已不是“敌人”。村里人之间似乎又有了往日的和煦。低调至1981年,陈厚坤终于看到了明光。当年,赵东村开始推行始发于安徽的包干到户,他分到了土地。一家人的生活有了稳定的依赖。彼时,他的儿子陈震界已是十几岁的小伙。
陈金宏与陈厚坤家紧邻。陈金宏的长子陈瑞旺继承了父辈的光荣,上世纪80年代顺利参军。几乎与此同时,陈震界开始外出谋生。那时,外出打工被称为“搞副业”。一切似乎并未有大的改变:几年后,陈瑞旺复员,陈震界在外地与故乡间辗转,两人都依旧是贫苦的年轻人。
“副业”大潮愈盛的年代里,陈瑞旺也外出谋生,几年打拼后,他成为一名包工头,陈震界依旧是一名地道的农民。见多了外面世界的陈震界,相信种地是较牢实的生存之道,但部分村民开始相信,农村人家的草房、瓦房终将被洋楼替代。为此,陈与人争执多次,“你说拿什么来建楼房?”
为解决抛荒政府曾征抛荒费
1999年,陈震界终于相信,他也有机会建起楼房供家人居住。读完初中的儿子离家打工,逐渐殷实的陈震界开始筹划建洋楼。当两层半的洋楼建起时,最高兴的是他的父亲陈厚坤。“刘伯温曾说楼上楼下,灯头朝下(电灯灯泡下垂,与油灯恰相反),现在都实现了”,陈厚坤感慨历史的变化与相传的刘伯温预言的契合。
不过,所有的欣喜里也夹杂着隐忧,村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土地抛荒愈加普遍。为了因应这一变化,政府开始征收每亩300元左右的抛荒费。老年人心痛耕地荒废,年轻人追求着外面世界的精彩。年轻的村民陈启兵与陈信,抓住了这个潮流里的机遇:他们回乡承包大片耕地种田,付出的成本是帮助抛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香港电影简史年表.docx VIP
- 临床免疫学检验: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ppt VIP
- 项目生命周期与项目管理过程课件.pptx VIP
- GB50348-2004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docx VIP
- 大模型时代的具身智能.pptx
- 2024-2025学年安徽省合肥四十五中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pdf VIP
- 戏剧教育与戏剧表演技巧培训.pptx VIP
- 新药研究与开发技术 课件全套 第1--7章 概论、新药的发现研究---新药选题与信息利用.pptx
- 2025年中国智慧停车行业研究报告-鼎帷咨询.docx
- 《AI时代新机遇》AIGC如何为教师赋能培训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