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英语与中国文化.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英语与中国文化.doc

中国英语与中国文化   摘 要: 中国英语是英语语言与典型的中华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变体,用于表达中国特有的思想文化及独特事物,是传播和发扬中华文化的有效途径。在外语教学中增加中国英语的内容可以改变“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 中国英语 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失语症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日益增加的国际交流,英语已经成为一种国际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语言总是处于不断变化中,与其他语言的频繁接触必然会导致它的变异。英语的国际化导致了它在全球范围内的本土化,许多英语变体相继出现。美国社会语言学Kachru把世界范围内使用的英语分为三类,并用三个同心圈表示:内圈,外圈和扩展圈。他的理论为:“这三个圈显示了英语在跨文化、跨语言的环境传播中的传播形式、习得模式和功能领域。”(Kachru,1985:356)在“世界英语”背景下,英语在中国本土产生了一种新的变体——中国英语。它是英语与典型的中华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变体,用于表达中国社会中特有的思想文化及独特事物。   一、中国英语的概念   1980年,葛传椝在他的《漫谈由汉译英》一文中说道:“英语是英语民族的语言,任何英语民族以外的人用英语,当然要依照英语民族的习惯。不过,各国有各国的特殊情况,就我国而论,不论在旧中国还是新中国,讲英语或写英语时都有些我国特有的东西要表达。”如“科举”、“五四运动”、“赛先生”、“白话文”、“八股文”(imperial examination,May Fourth Movement,Mr·Science,Baihuawen,eight-legged essay)。他认为这些译文不属于讲英语民族的人所惯用的词语,不是Chinese English或Chinglish,而应该被称为“China English”。虽然葛老先生只是从翻译角度提出了中国英语的概念,并未继续从语言学的角度进行深入的研究,却迈开了我国对中国英语系统研究的第一步。1991年,汪榕培将中国英语定义为“中国人在中国本土使用,以标准英语为核心,具有中国特点的英语。”1993年,李文中认为:“中国英语是以规范英语为核心,表达中国社会文化领域特有事物,不受母语干扰,通过音译、译借及语义再生诸手段进入英语交际,具有中国特点的词汇、句式和语篇。”1995年,谢之君认为:“中国英语以规范英语为基础,能够进入英语交际,其使用频率和交际效果与使用者的水平有关。”上述定义虽然强调的重点和定义的角度各不相同,但它们的基本点却是一致的,如中国英语是中国人使用的,是中国特有的社会文化背景与英语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客观存在。   二、中国文化失语症   “中国文化失语症”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南京大学的从丛教授提出来的。他于2000年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的文章。他发现许多英语水平较高的中国青年学者,在与西方人交际的过程中,并不能很好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母语文化。他的这篇文章引起了外语界对中国文化教学的关注,许多外语教育学者针对这个现象进行了实证研究,这些研究从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中国文化失语症”确实在中国的英语学习者中普遍存在。而在基础英语教育阶段,这种现象更是明显,例如让学生用英语简单地描述中华民族的一些传统节日,诸如春节、端午节等,并介绍一些节日的风俗时,学生的表现有两种:第一,只会用汉语描述,中国文化的英语词汇表达有限;第二,对一些节日的习俗了解不全面。学生“失语”的原因并不仅仅是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更重要的是因为母语文化的知识储备欠缺,母语文化知识的英语表达能力有限。如果这种情况长期得不到解决的话,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就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三、中国英语是传播中国文化的有效途径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人文知识和文化遗产。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也造就了中华民族生存的社会文化环境和氛围,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中国人在运用英语进行交流与传播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中国文化和汉语语言及中式思维的影响,形成“中国英语”的表达方式。中国英语的语言特点主要表现在词汇、短语及一些特殊的表达方式上。在形式上有两种表达形式,一是音译,作为汉语借词(Chinese-borrowings)直接融入英语语言。二是译借,即按照汉语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意思直接表达或陈述,也就是说这种表达方式只有在汉语的语境中才能得到充分的理解。在内容上,主要表现在历史文化、政治和生活等方面。   1.音译   (1)历史文化方面   xiucai(秀才),wenyanwen(文言文),baihuawen(白话文),guanyin(观音),dao(道),qi(气),kaishu(楷书),put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