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质疑能力培养策略浅析.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生质疑能力培养策略浅析.doc

小学生质疑能力培养策略浅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抓住时机,创设氛围,鼓励学生敢质疑;教给方法,授之以渔,引导学生会质疑;养成习惯,持之以恒,促使学生乐质疑、常质疑。   一、创设氛围,鼓励学生有疑敢问   “好问”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对眼前发生的事都要问“为什么”,甚至打破砂锅问到底。而有些教师认为,学生质疑问难超出了自己的教学预想,影响自己的教学进度,甚至难住了自己而丢失了面子,于是置之不理甚至冷眼相对,殊不知,这样很有可能扼杀了一个学生,一个天才。长此以往,学生胆量越来越小了,“问题”越来越少了,课堂上越来越迷信权威、迷信书本了,高耗低效的课堂上毫无生机。即使偶尔公开课、观摩课上有些质疑的环节,往往也是提前设计好,谁提什么问题,谁来回答,都是事先排演过的,只是表演一下而已。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勇于质疑、敢于表达,允许学生质疑时出错、改正、保留意见,对不明白的问题允许学生发问,没有想好的问题允许学生再想,答错了允许重答,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辩,教师错了允许提出意见。尤其对于学困生,更要引导其放下怕提问、怕嘲笑、怕出丑的心理负担,让学生大胆地问,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疑问和见解。   当然,小学生由于知识和见闻有一定的局限性,刚开始所提的问题也许很简单,可能是一些浅层面上的问题,没有什么精彩或价值可言。但教师千万不能因为问题的简单幼稚而否定学生的想法,而应该有目的、有意识地给以鼓励性、赏识性评价,让学生享受到被认可的喜悦,从而点燃思维的火花,激发质疑的欲望,从此敢质疑、爱质疑。   二、授之以渔,引导学生有疑会问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教会知识,掌握结论,而是让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方法,获得能力。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但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乐于质疑,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学会质疑。   一要紧扣课题,自主质疑。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教材中许多课文的题目都蕴含着一些非常有趣或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如果能引导学生从文章的题目入手进行质疑,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样就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达到以疑促读、以疑促悟的目的。我在教学《半截蜡烛》时,由题入手,引发学生自主质疑:“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话音刚落,同学们就迫不及待地举手提问: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为题?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半截蜡烛里难道会隐藏着什么秘密吗……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通过阅读从文本中寻找答案。再如教学《负荆请罪》,由题生疑时,有学生问“荆”是什么?“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谁向谁请罪?为什么要请罪?后来他得到谅解了吗?一连串的问题激起了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再去读书,事情的来龙去脉一目了然,课文的难点也得到了突破。   二要抓住重点,引发质疑。学生深入研读文本时会不断地产生新的认知冲突,所以教师在阅读中要善于指导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内容或揭示中心的重点词句进行质疑,这样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全文。教学《秦兵马俑》一课时,我结合中心句“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启发质疑。引发学生的思考有: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和类型众多分别表现在哪里?都有哪些类型?他们分别有着怎样的个性?兵马俑在历史上有着怎样的地位或成就等等。这样一来,教师抓住中心句,引导学生提出疑问,通过自读探究来释疑解难,对文本内容的领悟水到渠成,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再如教学《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中“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这一句时,我抓住这些数字引导学生质疑。一石激起千层浪,一连串的数字引起了学生一连串的疑问:这些数字让我们读懂了什么?数字的背后是多少辛苦的付出?数字包含着怎样的情感……抓住重点词句,引领学生发问探究,这样的质疑就抓住了关键的语言训练点,也为理解下文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要发现矛盾,提出质疑。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中某些内容看起来似乎“自相矛盾”,却正是作者落墨的着力之处、匠心独具之所在。这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看似矛盾处质疑,才更能激发学生阅读探究的欲望。我在教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课时,首先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提出疑问:肖邦那么爱国,为什么在祖国有难的时候又要离开自己的祖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