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精要.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精要.ppt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2 lopathy symdrome, PRES)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 ( 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 RPLS) 概 念  RPLS最早由Hinchey等于1996年描述并命名,并报道15例《新英格兰杂志》 从此, 逐渐被临床医生认识。 概 念 Casey等[ 4 ] 认为“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 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 PRES) ” 最能描述临床和神经影像学表现,且PRES易读好记。 争议的焦点 患者的病情转归是否完全复原; 病理变化是否均在皮质下白质内; 病变部位是否都属大脑后循环区域 临床上以头痛、意识模糊、癫痫发作和视力下降为特点, 影像学表现为双侧脑后部对称性病变为主的 大部分可恢复的临床-影像学综合症。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T2 FLAIR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FLAIR FLAIR 15天后 15天后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FLAIR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图7~9  同一病例。31 岁孕妇,孕龄36 周,突然昏迷,抽搐,T2WI :双侧额、顶、枕叶、基底节区、小脑可见斑片状、片状高信号 图10  MRV:各组脑静脉及静脉窦引流通畅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图2A~ C?? 女, 26岁。产前子痫、抽搐2次入院, 血压180 /120mmH g。A! 横断位FLA IR像显示双侧额叶、顶枕叶皮层下白质及分水岭区对称性斑 片状高信号; B!DW I显示FLAIR 像高信号病灶呈等信号, 双侧额叶邻近皮层内见脑回状高信号; C! 治疗6天后复查横断位FLA IR像显示病灶明显吸收或消失?? 6天后 最突出影像学特点 大脑后部对称性白质水肿,双侧顶枕叶受累最为多见,其他部位按照出现频率依次为额叶、颞叶、小脑、基底节区、脑干、丘脑等, 病灶大多对称,也可不对称。 主要累及皮质下白质,也可影响灰质, 后循环重于前循环 影像学异常可在数天至数周内完全恢复 病因 常见病因有高血压脑病、子痫或先兆子痫、肾脏疾病,应用免疫抑制剂和细胞毒性药物(如环孢素A、他克莫司、促红细胞生成素A- 干扰素); 另较少见的病因为结缔组织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白塞氏病、Wegner’s 肉芽肿、颈内动脉切除术后、血栓性- 血小板减少性子癫、AIDS 等。 伴自主神经兴奋性增高的GBS、 药 物 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 丙种球蛋白诱发RPLS已有报道。其发生机制不详,有作者推测可能与血管痉挛有关。 利奈唑胺( linezolid) Nagel等报道1 例71 岁女性患者接受利奈 唑胺治疗发生RPLS,其机制不详,推测可能与其具 有单胺氧化酶抑制作用有关。 发病机制 可能与高血压、体液潴留以及免疫抑制药物对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细胞毒性作用引起的脑部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有关 主要涉及3 种学说 (1)脑灌注压突破说 (2) 血脑屏障受损说 (3)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临床表现 主要归纳为四个方面: ①癫痫发作。 ②不同程度的行为和神志异常。 ③视觉障碍。 ④头痛。 临床表现 从临床表现上并无明显特异性,但经过积极性治疗后,多数症状能在短时恢复,此临床过程成为PRES 最显著的特征。其临床表现有时与影像学表现严重程度不相符。 诊 断 诊断要素包括: ①基础疾病的诱因; ②神经系统症状体征; ③特征性的影像学改变; ④排除其他可能白质病变; ⑤可逆性的良性病程。 鉴别诊断 脑静脉或静脉窦闭塞 多发性硬化 脑梗死,特别是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病毒性脑炎 脑淀粉样血管病 脑胶质瘤 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 治 疗 早期诊断是治疗的关键, 本病早期为可逆性的血管源性脑水肿病理过程, 但延误治疗有可能造成神经细胞进一步损害而不可逆的变性死亡 ①积极控制高血压: ②加强对症治疗: 如控制癫痫的频繁发作, ③原发病的治疗: 行DW I以及表观弥散成像(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 ) 的测定, 不仅进一步提高了微小病灶的检出率, 而且能与其他性质的疾病进行鉴别, 因为细胞毒性脑水肿在DW I上呈现高信号, 在ADC 上呈低信号, 而RPLS 为血管源性的脑水肿在DW I上呈现等或低信号, 在ADC上呈现高信号。借助这两种检测序列可区别缺血性脑损伤的细胞毒性水肿与RPLS 的血管性水肿,对疾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发的脑缺血DW I为高信号, ADC为低信号

文档评论(0)

基本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