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聚乙二醇干扰素-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hbeag血清转换的相关因素
硕士论文 聚乙二醇干扰素a一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HBeAg血清转换的相关因素
聚乙二醇干扰素a-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
HBeAg血清转换的相关因素
专业名称:内科学
硕士研究生:梁东
指导教师:高志良教授
罗红涛副教授
摘要
a一2a)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a一2a(peginterferonalpha一2a,PEG—IFN
对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hepatitisB,CHB)的疗效,探讨乙型肝炎e抗原
Be
(hepatitis
antigen,HBeAg)血清转换的相关因素。
方法
a一2a皮下注射,每次180pg,每周1次,基本疗程48周。治疗结束后至少每3
个月复诊,随访12个月。于治疗开始时、治疗中每i--3个月、治疗结束时及随
访过程中每l~3个月检测ALT、HBV
之一终止治疗:(1)严重不良反应;(2)疗程超过24周且血清观察HBVDNA定
量连续2个月不再下降。
统计学方法:两样本均数用f检验,两样本率用四格表x2检验及Fisher精
确概率法。
结果
治疗期间病毒学应答情况:在治疗的12、24、36、48周,HBeAg阳性组的
HBV DNA抑
的HBVDNA抑制率低于阴性组(尺0.05)。
硕士论文 聚乙二醇干扰素a-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HBeAg血清转换的相关冈素
合应答率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HBeAg阳性组中,在治疗末、随访6个月、随
访12个月出现HBeAg血清转换的比率分别为62.2%、48.9%和42.2%。
100%、85.7%,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HBVDNA水平与治疗应答的关系:HBV
X10 DNA≥l×10
105copies/ml≤HBVDNA(17copies/ml和HBV7copies/ml者,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
肝脏病理与治疗应答的关系t在HBeAg阳性组,G卜G。、G。~G。、S,-S。、S。~S。
治疗末应答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末,HBeAg阳性组中,G。~G:者的
学意义(x?=3.91,尺0.05)。
DNA抑制率分别为42.9%、75%、82.1%、10096,
阳性组内,HBeAg转换组的HBV
DNA抑
29.4%、41.2%。在治疗的第24周之后,转换组的HBVDNA抑制率、HBeAg转阴
II
硕士论文 聚乙二醇干扰素a-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HBeAg血清转换的相关因素
长短有关(x2=9.91,/KO.05)。
结论PEG-IFN
60%、6006,均有良好的治疗应答;治疗前ALT水平、肝脏炎症活动度和治疗时间
的长短是HBeAg血清转换的相关因素,治疗24周时HBVDNA抑制、HBeAg转阴
与否也可预测HBeAg血清转换。
【关键词】 肝炎,乙型,慢性:治疗;干扰素,聚乙二醇化
III
硕士论文 聚乙二醇干扰素a一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HBeAg血清转换的相关因素
. 1 ● .
—’ . ●
FaCtOrSaSSOClatedW1t11 seroconversionand
HBeAg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糖尿病酮症酸中71例临床分析.pdf
- 糖尿病黄斑水肿病相关因素及视功能分析.pdf
- 糖尿病足病因和治的现状及进展.pdf
- 糖尿病肾病相关险因素分析.pdf
- 糖尿病膀胱病变尿肌中c-kit基因和蛋白表达变化及意义.pdf
- 糖耐量减低人群小板活化与bapwv相关研究.pdf
-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弥漫性肺泡出血病例分析.pdf
- 糖调节受损的筛、转归及风险因素分析.pdf
- 系统性红斑狼疮甲状腺疾病关系的初步分析.pdf
- 系统性红斑狼疮者血中scd30l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pdf
- 联合超声乳化白障吸除术的玻璃体切除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泪膜的影响.pdf
- 肋间后动脉外侧穿支蒂皮瓣的解剖与临川应用.pdf
- 肌萎缩侧索硬化源性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pdf
- 肘管综合症的病、诊断及治疗方法进展.pdf
- 肌钙蛋白ⅰ结合电图avr导联st段抬高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pdf
- 肝内外胆管结石并急性胆管炎的治疗.pdf
- 肝癌射频消融术后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t细胞比值变化的meta分析.pdf
- 肝癌术后急性肝能衰竭影响因素分析.pdf
- 肝硬化患者chld-pugh分级与血小板生成素的关系.pdf
- 肝硬化门静脉高对d-木糖吸收率的影响及意义.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