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中学课程资料.ppt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中学课程资料.ppt

模块二 中学课程 考试目标 1、了解不同课程理论流派的基本观点,如:学科中心课程论、活动中心课程论、社会中心课程论等; 2、了解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和实施状况; 3、理解影响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 4、掌握不同的课程分类及其基本特征。 第五章 中学课程 考纲提要 1、了解不同课程理论流派的基本观点,包括学科中心课程论、活动中心课程论、社会中心课程论等;理解课程开发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儿童、社会以及学科特征等。 2、掌握基本的课程类型及其特征,其中包括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选修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显性课程、隐性课程等。 3、了解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改革目标及其基本的实施状况。 第一节 课程与课程理论 一、课程 (一)含义与作用 1、课程的定义与形式 A、课程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经验。 狭义:课程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内容(科目与活动)及其进程的总和。 课程涉及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的问题,它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要素。 B、课程的具体表现形式: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 课程计划: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也叫课程方案,如《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课程标准: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某门课程的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是编写教材、教学、评估与考试命题的直接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对教师工作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课程标准结构四部分:第一部分前言,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教材:知识授受活动中的主要信息媒介,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 2、课程的作用 课程在人才培养和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保证。教育目的是抽象概括的,课程是具体的,教育目的的实现必须以课程为载体。 (2)课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依据,是联系师生的纽带。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必须要依据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尤其是课程标准和教材。 (3)课程是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教学手段的应用的依据。不同的课程内容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掌握。 (4)课程是国家对学校教学进行检查和监督的依据。 课程是关系到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重大问题,世界各国都在积极进行课程改革,把它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影响课程开发的因素 具体说,影响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是儿童、社会、学科三大方面。 1、社会经济政治等对课程开发的影响 社会经济政治等影响学校课程的门类、广度深度、方向、内容。 2、文化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学科知识影响着课程开发 文化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学科知识是课程开发的知识来源。 3、学生对课程开发的影响 学生的发展需要制约课程开发的方向;课程的门类、程度、编排形式等的设计与开发,要考虑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程度和水平,受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所制约。 4、课程理论对课程的影响 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课程理论对课程的制定起着理论的指导作用,它是影响课程自身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因素。 二、课程理论 在历史上有三种主要的课程理论: (一)学科中心课程论 学科中心课程理论是最早出现、影响最广的课程理论。 代表人物: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斯宾塞等。 主要理论:要素主义、结构主义。 基本主张:学校的课程应以学科分类为基础,与不同学科对应设置课程,通过分科教学,使学生掌握各学科的基本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等,从而形成学生的知识结构。 (二)活动中心课程论 20世纪初杜威提出的课程理论。 基本主张:课程应以儿童的社会活动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为中心来组织,通过儿童自己的活动改造其经验,促进其生长。 三个中心:儿童中心,社会中心,活动中心。 (三)社会中心课程论 社会中心课程论既有古代理论的形态,也有现代理论的形态。作为现代课程理论主要是在20世纪出现的。 代表人物:社会改造主义代表[美]布拉梅尔德、批判理论的代表金蒂斯、布迪厄等。 基本主张:课程应以社会的需要、社会的改造、社会的批判为中心,通过社会问题的批判、分析、研究,促进社会改造和进步。 第二节 课程的类型及其特征 根据不同的标准对课程进行分类,根据课程的性质可以分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根据课程管理主体可以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根据课程形态可以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根据学生修习要求可以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不同类型的课程有不同的特征,也有 不同的功能和作用。在实际教育工作中,通常需要把不同类型的课程加以组合,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根据

文档评论(0)

lov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