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急性冠脉综合征者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与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意义
中文论著摘要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可溶性
P一选择素与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意义
前 言
随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生发展机制的不断理解,已经认识到
在血栓形成导致心肌缺血之前先有斑块破裂、炎症反应及血小板活化,血小
板活化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发病及治疗中
所起的重要作用逐渐被人们所重视。P一选择素属粘附分子选择素家族,
当组织发生炎症或其他损伤时,介导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对血小板和内
皮细胞的粘附,使血小板活化,是活化血小板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C一反
应蛋白(CRP)是对各种炎症细胞反应的急性相反应蛋白,其浓度是炎症反
应客观两又准确的指标。本实验通过测定健康人、UAP患者、AMI患者血
清可溶性P一选择素浓度以及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术
前及术后不同时刻的血清可溶性P一选择素和CRP的水平,旨在分析可溶
性P一选择素水平与ACS的相关性,以及明确可溶性P一选择素水平增高
是否与炎症反应相关,进而探讨可溶性P一选择素在ACS的发病中可能的
病理生理机制。
对象和方法
AMI患者13例。
研究方法所有病例组患者均于人院即刻用药前抽取肘静脉血2ml,
健康对照组受试对象于晨起空腹抽取肘静脉血2ml,PCI组的AM!患者于
者于常规药物保守治疗后6、12和24小时抽取肘静脉血2ml,采用酶联免疫
测定法(ELISA)测定血清可溶性P一选择素和CRP浓度,采用常规临床实
验方法测定临床生化指标,并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体重
(kg)/身高(m)2。
统计分析实验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记数资料的比较采用行
X列x2检验,不同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个变量之间的相
关性用Pearson相关分析,以P≤O.05为显著性差异。
结 果
1.AMI组、UAP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年龄、性别和其它冠心病危险因
素无明显差异。
2.AMI组和UAP组患者血清可溶性P一选择素浓度显著高于缝康对
照组,AMI组和UAP组患者之间血清可溶性P一选择素浓度无明显差异。
3.PCI组与未接受PCI组的AMI患者2组之间年龄、性别等基本临床
特征及治疗前血清可溶性P一选择索浓度均无显著差异。
4.PCI组可溶性P一选择素水平的变化:与术前相比,术后可溶性P一
选择素水平下降,术后2小时即有显著性差异,随后增高,至术后12时达峰
值,而后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再次下降,术后18时即降至术前水平。
5.未PCI组可溶性P一选择索水平的变化: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4
小时内血清可溶性P一选择素水平逐渐升高,但均未达到显著性差异。
6.PCI组血清CRP水平的变化:从整体看,术后24小时内与术前相比
水平呈阶梯式增高,并于术后18、24小时差异达显著性。
7.血清可溶性P一选择素水平在术前和术后各时间点的变化与CRP
水平的变化无显著相关性。
讨 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大多数冠心病的主要病理基础,该过程是由于损伤导
致动脉内皮细胞对白细胞或血小板的粘附性和渗透性增加而引起的一系列
炎症反应。P一选择素介导了该炎症反应最早期的白细胞滚动过程,以及
血小板之间的相互粘附。本研究证实P一选择素在AC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
·2·
起重要作用并且ACS患者体内存在着大量的活化血小板,提示AMI与UAP
之问可能存在着相同的发病机制及病理过程。并且有研究认为可溶性P一
选择素水平的增高与未来冠心病发生的危险性增加相关,是AMI患者有较
研究及动物实验证实抑制P一选择素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性,进一步支持了
我们的实验结论。
PCI可以使闭塞血管再灌注,但除了血管闭塞引起的缺血损伤外,再灌
注本身也可引起内皮细胞、血小板的活化和白细胞的外渗等一系列炎症反
应,从而导致二次再灌注损伤。本研究发现急诊行PCI和未行PCI手术的
AMl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小时内血清可溶性P一选择素水平的变化趋
势有明显差异,证实再灌注治疗可以改变可溶性P一选择素水平的变化模
式,并且提示再灌注治疗可引起血小板的活化等一系列炎症反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山苍子油对小鼠念珠菌阴道炎影响的实验研究.pdf
- 川芎嗪对妊娠期血压疾病内皮细胞损伤与凝血-纤溶系统失衡的干预作用.pdf
- 巢式rt-pc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中微转移及其临床应用.pdf
- 左亚叶酸钙或亚酸钙联合5-氟尿嘧啶和奥沙利铂治疗转移性大肠癌的临床研究.pdf
- 左旋卡尼汀对在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研究.pdf
- 左心室充盈方式扩张型心肌病心肌协调性的影响.pdf
- 左室形态改变对脏电机械同步性的影响.pdf
- 左室射血分数与肌肌钙蛋白t水平的相关性研究.pdf
- 左卡尼汀联合甘欣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疗效观察.pdf
- 左旋四氢巴马汀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血红素氧化酶-1及内源性一氧化碳的影响.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