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鼻咽癌腮腺淋巴转移临床分析
摘要
摘要
目的:探讨鼻咽癌腮腺淋巴结转移的发生概率和表现形式,研究其可能的
转移机制及其预后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收集回顾2007年7月至2009年7月我院初治鼻咽癌患者MⅪ
诊断考虑有腮腺淋巴结转移者,分析其表现形式,可能的转移机制及预后。
结果:2年期间1004例初治鼻咽癌患者中有15例患者腮腺区结节考虑有淋
巴结转移,按拟定诊断标准14例最终确诊为腮腺淋巴结转移,l例排除,发生
率为1.4%。转移淋巴结82%为浅叶淋巴结。发生腮腺淋巴结转移者绝大部分(93%)
为中晚期病例;N3患者占43%;9例(64%)患者有颈部淋巴结包膜外侵,其
中7例患者有IIa及IIb区淋巴结包膜外侵/融合;79%有咽旁间隙不同程度侵
犯;36%患者放化疗前进行过颈部干预。14例患者中6例1年内发生远处转移,
其中2例已死亡。
结论:1、鼻咽癌腮腺淋巴结转移率为1.4%,82%位于腮腺浅叶。
2、可能的转移机制、危险因素是:(1)、颈部淋巴结巨大(6cm)伴包膜
外侵;(2)、IIa、IIb区淋巴结包膜外侵融合;(3)、咽旁间隙肿瘤占据紧邻腮
腺;(4)、既往曾行颈部干预。
3、腮腺淋巴结转移是鼻咽癌的预后不良因素,易早期发生远处转移。
关键词:鼻咽肿瘤腮腺/淋巴结 转移分析
Abstract
ABSTRACT
theincidenceand of node
Objective:Toexplore paaemparotidlymph
metastasisfrom carcinoma,andto the mechanisms
nasopharyngeal analyzepossible
and
prognosis.
Methodsand 1
Materials:Dataof004 with confirmed
patientspathologically
carcinomawere collected.TheMRjwasreviewed.
nasopharyngeal retrospectively
the
and charactersofthosewith were
imaging metastasis
parotid analyzed.The
clinicaloutcomeswerealsoevaluated.
Results:Ofthe1004 5 with 14were
patients,1presentedparotidlesions,and
as metastasis tothe theincidence
eventuallydiagnosedparotid criteria,SO
according
rateWas1.4%.82%of
themetastatic nodeweresituatedinthe
parotidlymph
lobe.93%ofhadadvanced N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阶段性护理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疲劳的影响.pdf
- 阴囊血池显像及激素诊断精索静脉曲张roc分析.pdf
- 阿尔茨海默病的胞周期及其相关因子p21p27在淋巴细胞中的研究.pdf
- 阿托伐他汀、罗列酮联合应用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tgf-β1等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pdf
- 阿尔茨海默病神元死亡机制及早期诊断生物学标志的研究.pdf
- 阿尔茨海默病患的精神行为症状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pdf
- 阿托伐他汀对颈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早期干预作用.pdf
- 阿片κ受体激动瑞芬太尼在大鼠心肌缺血后适应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pdf
- 阿苯达唑联合手和单纯手术治疗肝细粒棘球蚴病的系统评价.pdf
- 阿魏酸钠对博莱素所致的大鼠肺纤维化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