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心梗后抑郁的社心理因素和病理生理
摘要
摘要
背景:抑郁在心梗后患者中广泛而持续的存在,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是影响抑
郁发生的重要社会心理因素。心梗后抑郁导致多种病理生理改变,包括植物神
经功能紊乱、炎症反应、血小板功能异常等,是死亡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炎症反应均能加重心室重构。已有研究显示,心梗后抑郁
主要增加心律失常和猝死事件。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是连接心梗后抑郁和猝死的
重要机制;炎症反应亦可能通过多种机制促进心律失常和猝死。
目的:本研究观察心梗恢复期患者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抑郁之间的关系,探
讨心梗后抑郁发病的部分社会心理因素;同时研究心梗后抑郁患者QT间期离散
度和校正QT间期的变化、血清炎症因子和心室重构指标的变化、炎症因子对
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探讨心梗后抑郁的部分病理生理机制。
方法:选择2005年01月至09月在解放军二五四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急性心梗患
评定量表(SsRS)、医学应对量表(McMQ),分析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抑郁之
间的相关关系。同时行12导同步心电图检查,测量QT间期离散度、校正QT间
期,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含量,并分析QT
间期离散度、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Beck抑郁量
表分的相关关系。
结果:社会心理方面:①心梗后抑郁患者医学应对量表的屈服应对得分显著高
O.05);②心梗后出现心功能不全或再发缺血事件的患者与恢复良好的患者相
比,屈服应对得分显著增高(8.3±1.7vs5.8±1.O,P0.05);③社会支持、
面对、回避应对方式与抑郁无显著相关。病理生理方面:①心肌梗死后抑郁患
者与非抑郁患者相比,QT间期离散度、校正QT间期显著增大[(59.4±17.6),
(45.6±13.1)ms:444.0,397.5ms;P=O.02,O.03]。②心肌梗死后抑郁患者
较非抑郁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显著增高[(5.50±2.14),
摘要
散度、c反应蛋白与Beck抑郁量表得分之间的未见显著相关。
结论:社会心理方面:①屈服对于心梗后患者是一种消极应对方式,促进抑郁
的发生;②心梗后出现心功能不全或再发缺血事件的患者更倾向于采取屈服的
应对方式。病理生理方面:①心肌梗死后抑郁患者复极离散程度增大,更易发
生心律失常和猝死。②心肌梗死后抑郁患者有更明显的炎症反应和心室重构。
③炎症反应可能通过心室重构或其他机制影响复极离散程度,促进心律失常的
发生。
关键词:心肌梗死;抑郁;应对;QT间期离散度;C反应蛋白;猝死;
II
Absn甚ct
Abstract
is ancracute
common infa|rction.Social
BACKGROUND:DepressiOnmyocardial
are bc曲嘞li传e吣ard
s靴r£and00pings位【钯垂es inlp咖tInod廿ators
d印ression.post.MId印ression levelsofiIlflamIIl
is豁sociated诵血hi曲er a_cory
m{trkcfs锄di11creasedriskofsuddencardjacd
ea_m(SCD).OBJECTIVE:nestudy
ex习衄ined are舒soci舢ed晰th
wh甜旧social驯pport姐d
copiIlgstra:ce西es
in nle
dep嘲sionpati钮ts谢t11瑚entⅦ,conlparedQTdispersion(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基质金属蛋白酶2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上皮性卵巢癌遗传易感性的关联性研究.pdf
- 基因重组人类促细胞生成素对骨髓抑制小鼠免疫功能影响机制的研究.pdf
- 基因转染结合特性ctl细胞对肝癌的免疫基因治疗研究.pdf
- 基质金属蛋白酶2、vegf在毛细血管瘤不同时期表达.pdf
- 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及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表达.pdf
- 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其抑制因子在骨肉瘤侵袭转移中的作用.pdf
- 基质金属蛋白酶7、-9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与上皮性卵巢癌遗传易感性的关联性研究.pdf
- 基质金属蛋白酶其抑制剂在自发性脑出血后的动态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pdf
- 基质金属蛋白酶其抑制剂在慢性胰腺炎中作用的研究.pdf
- 基质金属蛋白酶mp-3及其组织抑制剂timp-3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与意义.pdf
- 心肌缺血修饰白白检测方法的评价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研究.pdf
- 心理社会因素与vf-et治疗结局及卵泡成熟的相关性研究.pdf
- 心肌缺血预处理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pdf
- 心肌缺血预处理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肺损伤的保护作用.pdf
- 心肌缺血预处理猪心脏直视手术中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pdf
- 心脏再同步化治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功能和同步性的影响.pdf
-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对多普勒tei指数影响的研究.pdf
- 急性co中毒大血浆txb<,2>和6-k-pgf<,1α>动态研究及脑毛细血管内皮超微结构观察.pdf
- 急性中枢神经系感染性疾病中病原体抗原联合检测方法的研究——急性细菌性脑膜炎中常见病原菌抗原检测方法(免疫斑点法)的建立.pdf
- 念珠菌致病机制研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