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需求和供给曲 Demand-Supply 注意:在经济分析中与数学的习惯相反,以横轴代表因变量,以纵轴代表自变量。这样函数QD=a–bP实际上是 P=a/b–1/bQD的反函数。 如需求函数QD= 200-2P,可写成P=100–1/2QD 。 .需求定理的特例 (1)吉芬物品Giffen’s Goods : 需求量与价格成同向变动的特殊商品。 (2)炫耀性物品 Conspicuous goods 由凡勃伦提出。炫耀性消费: 如果完全用价格来衡量需求程度, 在价格低时买得少,价格高时买得多。 五、经济模型,静态、比较静态和动态分析 1.经济模型(Economic Model) 描述经济事物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 计算 设某商品市场 需求函数为D=12—2P 供给函数为S=2P 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各是多少? 2.变量 变量:模型中涉及到变量等基本要素。 3.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静态分析: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及达到均衡所需的条件。不涉及达到均衡状态的过程。 第三节、 均衡价格的决定及运用 一、均衡价格的含义、形成 二、均衡价格的变动 三、均衡价格的运用 一、均衡价格的含义、形成: (一)均衡价格:即是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此时,既无剩余也无短缺。 均衡数量: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 2 、均衡价格的代数表述 QD=a–bP=200–2P QS=–c?dP=–40+P 均衡条件QD = QS 解得: 200–2P= –40+P P=80;Q=40 (二)均衡价格的形成 均衡价格的形成:供求双方在竞争过程中自发形成的,是一个价格自发决定的过程。 市场价格均衡价格:供大于求,商品过剩或超额供给。在市场自发调节下,需求者压低价格,供给者减少供给量。价格必然下降,一直下降到均衡价格的水平。反之亦如此市场机制作用下,供求不等的非均衡状态会逐步消失。 均衡价格形成的前提条件? 均衡价格形成的前提条件: 1、完全竞争市场: (1)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是价格的接受者; (2)产品的同质性; (3)自由的进入、退出该行业; (4)完全信息 2、局部均衡分析方法 3、私人物品 2009年10月05日,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日前介绍,我国已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充沛。 张平说,在我国,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价格已由市场决定,目前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和生产资料销售总额中,市场调节价所占比重已分别达到95.6%和92.4%。 发改委指出 我国95 .3%商品和服务价格已由市场形成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指出 “十五”期间,我国价格改革继续深化,基本建立起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机制,95.3%的商品和服务已由市场形成价格。 中央定价的商品和服务已从1992年的141种减少到13种。 极少数实行政府指导价和政府定价的商品和服务,各级价格主管部门在制定价格时,也充分考虑了市场供求状况和国民经济发展要求。 5.供求定理 以上分析可得如下结论: (1)需求的增加会引起均衡价格上升,供给(均衡)数量增加; (2)需求的减少会引起均衡价格下降,供给(均衡)数量减少; 因此,需求的变动总是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的变动 3)供给的增加会引起均衡价格下降,需求(均衡)数量增加; (4)供给的减少会引起均衡价格上升,需求(均衡)数量减少。 因此,供给的变动总是与均衡价格呈现反方向变动,而与均衡数量呈同方向变动。 分析均衡变动的三个步骤 1、该因素是影响供给曲线还是需求曲线的移动? 2、确定曲线移动的方向。 3、用需求、供给曲线图说明移动是如何改变均衡的。 三、均衡价格理论的运用(一)案例分析(二)最高限价(三)最低限价 汽车价格的形成及变动 下述情况发生时,对汽车的价格和销售量各有什么影响? 1)消费者收入提高 2)燃油价格的不断上调 3)汽车消费税变动 4)工人工资上涨 5)关税的降低 请你思考 影响汽车需求、供给的因素分析及对汽车价格的影响 需求:消费者收入、相关品的价格变化、燃油价格的不断上调、汽车消费政策、消费者的偏好、价格预期、道路等其他 供给:汽车工业的成本(要素价格变化)、新技术的采用、国家汽车产业政策、垄断势力、汽车产品进口配额的取消、关税的降低、人民币汇率的调整等其他 ? 随着影响中国汽车市场需求的价格、居民收入和消费结构、汽车信贷、消费环境等因素的优化调整,特别是跨国公司主导下的汽车合资企业不断全球同步推出适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饮用水源保护区》课件.ppt VIP
- 《宪法基本知识课件:公务员考试公基必备》.ppt VIP
- 2022年CCAA注册审核员《产品认证基础》试题(网友回忆版).docx VIP
- 证明某人是某个公司的实际控制人的协议书6篇.docx VIP
- 2025-2026新人教版小学3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新教材】.doc
- 精品解析:天津市河西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卷(解析版).docx VIP
- 慢性病管理系统技术要求.docx VIP
- PaperCut 安装说明.pdf VIP
- API 686-2009(美国石油协会)机械设备安装以及安装设计建议的惯例讲解.ppt
- 3.宠物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宠物医院实务》教学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