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卫星通信第祥解.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3章卫星通信第祥解.ppt

* 干扰分析 邻星干扰: 从卫星A到地球站A1的下行载波干扰比: 邻近卫星引起的总载波干扰比: 干扰分析 卫星通信中常见的其他干扰: 地面微波系统的干扰 正交极化干扰 邻道干扰 共信道干扰 码间串扰 卫星通信中常见的其他干扰 地面微波系统的干扰: 分配给卫星通信的6/4GHz同时用于地面微波线路 地球站接收4GHz频带的信号,它对来自地面传输的4GHz微波干扰也很敏感 地球站以6GHz频带发射,对使用6GHz频段接收的地面微波系统产生干扰 地球站和地面微波系统间的相互干扰量是载波功率、载波谱密度和两载波间频率差值的函数 卫星通信中常见的其他干扰 地面微波系统的干扰: 国际上规定: 对于地面微波通信系统,要求在卫星载波40kHz的带宽内,其功率谱密度低于地球站接收功率谱密度25dB 进入地面微波系统的干扰功率基准为-154dBw/4kHz,并且干扰功率达到这个值的时间不许超过20%;或干扰功率基准为-131dBw/4kHz,且达到这个值的时间不超过0.01% 卫星通信中常见的其他干扰 正交极化干扰: 由于极化的不完全正交造成的干扰称为交叉极化干扰(CPI),即能量从一种极化状态耦合到另一种极化状态引起的干扰 正交极化鉴别度的定义为对同一入射信号,收到的主极化功率对正交极化功率的比值 卫星线路的净正交极化鉴别度,是地球站天线和卫星天线在上行和下行线的组合效果。最小净线路正交极化鉴别度: 卫星通信中常见的其他干扰 邻道干扰: 邻道干扰(ACI)是一种来自相邻或相近信道的干扰。产生邻道干扰的主要原因: 相邻信道间隔太小和滤波不完全 其它站的寄生发射 卫星通信中常见的其他干扰 共信道干扰: 为了充分利用卫星的频率资源,现代卫星通信系统很多采用频率复用技术,即把已有频段再使用一次 这种复用技术采用波束隔离的方法,即分别指向不同区域的两个波束传递各自的信息,但使用相同的频带 由于天线方向图的旁瓣效应,两个波束之间不可能完全隔离,因此会相互产生干扰 卫星通信中常见的干扰 码间串扰: 不是来自外部源,而是信道内部产生的。 对于FDMA方式,存在交调干扰 对于CDMA方式,存在多址干扰 卫星链路设计 第四节 大气损耗和降雨衰减: 晴天的大气损耗 降雨衰减 解决降雨衰减的方法 大气损耗和降雨衰减 晴天的大气损耗: 电离层吸收损耗。频率越低越严重。频率高于0.3GHz时可忽略 对流层对卫星通信的影响。在频率低于10GHz,仰角在5°以上时影响可忽略 大气损耗和降雨衰减 降雨衰减: 降雨衰减与两个基本参量有关:降雨强度Rp(mm/h),出现的时间概率(P%) 根据多年的降雨统计资料,将全球划分为极区、温带、热带、大陆性、海洋性、潮湿、干燥等8类地区,即A、B、C、…、H等 由于世界各地降雨量、降雨概率差别很大,后来ITU又进行了雨区划分,将全球分为A、B、C、…、Q等15个区域。我国各地属于C、E、F、K、N五个区 大气损耗和降雨衰减 降雨衰减: 中国0.01%时间百分比与降雨强度分布等值线图 大气损耗和降雨衰减 降雨衰减: 影响降雨衰减Lr(dB)的因素: 降雨区垂直高度H,仰角E或D(表面投影线长度) 雨量大小或工作频率。 ITU推荐的降雨衰减计算公式为: :雨区单位长度衰减(dB/km) a、b:与工作频率、雨点大小、极化方式等有关 Le:通过雨区的有效长度(km)。与降雨云层厚度、降雨区范围、地球站天线仰角等数值有关。 大气损耗和降雨衰减 降雨衰减: 对系统噪声温度的影响 降雨对C/N、C/I的影响 降雨衰减引起的极化效应 大气损耗和降雨衰减 降雨衰减对系统噪声温度的影响: 大大增加天线的噪声温度 令Tr表示雨点温度,Lr表示降雨衰减,那么带宽B内的有效噪声功率就是kTrB 通过衰减因子为Lr的雨区后,噪声功率为kTrB/Lr。雨吸收的功率为kTrB(1-1/Lr),因此由衰减因子Lr引起的噪声温度为 由降雨引起的噪声温度的增大并不会影响卫星的系统噪声温度,因为它的天线总是对着290K的热地球 大气损耗和降雨衰减 降雨对C/N、C/I的影响: 上行区下雨:衰减Lr,u 下行区降雨:衰减Lr,d;G/T变为G/(T+ΔT) 大气损耗和降雨衰减 降雨衰减引起的去极化效应: 如果如射无线电波的极化面与雨滴长轴方向重合,则产生的相移与衰减最大 如果与雨滴短轴方向重合,则产生的相移与衰减最小 当一个线性极化波以夹角入射到此扁平的雨滴,通过雨滴后的电波就不再是线性极化而是变成有一定倾角的椭圆极化波了 电波通过雨滴不仅损耗能量、并且产生交叉极化分量,导致XPD降低,进而C/I降低。 大气损耗和降雨衰减 解决降雨衰减的方法: 途径分集 上行功率控制 加信道编码纠错 卫星链路设计 卫星系统的可用度和实例: 卫星系统的可用度 卫星

文档评论(0)

光光文挡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