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摘 要
西藏仓木错— 多桑南北向地堑构造特征
及成因机制探讨
作者简介:王冠,男,1984 年 11 月生,师从成都理工大学陶晓风教授,2010 年
6 月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构造地质学专业,获得理学硕士学位。
摘 要
青藏高原新生代以来发育的一系列近南北走向的地堑构造和断陷盆地是青
藏高原最为典型的构造现象之一。这些近南北走向的地堑构造在整个青藏高原普
遍存在,尤其是在冈底斯构造带内最为发育。这些地堑构造记录了青藏高原演化
过程中的大量信息。因此,对冈底斯构造带中较为典型的近南北走向的地堑构造
进行构造特征及动力学机制研究,对于研究整个青藏高原南北向构造的成因及青
藏高原新生代晚期以来所处的构造环境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本文选取冈底斯西部较为典型的仓木错— 多桑南北向地堑作为研究对象,本
着由宏观到微观,由地堑构造的平面展布到地堑主要横向剖面特征,由浅层次的
变形特征到深部动力作用的研究思路。通过野外路线地质调查,遥感解译,构造
地貌学分析,裂变径迹年代学等研究手段,同时收集地震地质、地球物理场资料,
整理分析出南北向断裂的地质特征,并对其形成过程及动力学机制进行探讨。力
求为冈底斯—拉萨地块新生代构造特征及演化提供进一步的资料。
研究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在 Ⅰ级大地构造单元上属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
片,次级大地构造单元属革吉-措勤复合弧后盆地。研究区内南北向地堑构造带
大致位于东经:83°25′-83°45′,北纬:31°20′-32°14′。主要由仓木错— 多桑地堑
与隆格尔地垒组成,总体延伸方向为 NE15° ~20°左右,延长约 127km,宽
10~15km。根据其平面上构造线走向大致可分为北、中、南三段,呈“Z”字型折
线展布,遥感影像特征明显。
仓木错— 多桑地堑带主要由东西两侧边界断层和内部活动断层组成。断层多
为陡倾的正断层,剖面上呈对倾阶梯状组合。断层岩多为构造角砾岩,靠近破碎
带的岩层中可见近于垂直的张裂隙,反映出脆性变形的特征。
仓木错— 多桑地堑带中控制的最老地层为中新统芒乡组。地堑带内部有的正
断层明显切割了第四系全新统阶地沉积物,属于活动断层。从地堑盆地内沉积物
横向变化特征看,该地堑带早期东侧边界断裂发育,后期西侧边界断裂发育。
根据多桑地堑西侧隆格尔断隆山花岗岩体磷灰石、锆石裂变径迹冷却路径所
得隆升剥蚀速率与正常地温梯度为 35℃/km 相同时期内所得的平均隆升速率相
I
摘 要
对比,表明多桑地区两侧断隆山快速隆升及地堑盆地的快速沉降应在 16.8Ma 之
后。
通过对多桑地堑带东西两侧正断层的第四纪地质、地貌剖面测量和大量的冰
碛物采样测年(ESR 法)研究得出晚更新世时期为其活动最为强烈的时期,其平
均隆升速率达 4.44mm/a 。
通过对收集到的重力探测、爆炸地震探测及大地电测探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可知,本研究区在中下地壳范围内可能存在一低速高导层,并存在有幔源熔融体
的混入。据布格重力异常反演所得莫霍面深度变化情况,推测本区地堑范围内深
部很可能位于莫霍面的深槽内,其北部班公-怒江缝合带莫霍面被抬升约 10km。
并结合本区地堑两侧出露喜马拉雅晚期岩体及脉岩发育的事实,推断地堑正断层
的形成很可能与深部动力的作用有关。
仓木错— 多桑地堑带的形成机制可能由于前期受到南北向的挤压形成区域
性的 X 共轭剪裂隙;后期由南向北挤入的地壳物质由于北侧和北西方向的阻挡
很可能向东侧运移,伴随着深部的热作用,在地壳深部形成一个东西向的张应力
场。该阶段的构造环境主要表现为东西向的伸展环境,在伸展的过程中使前期形
成的 X 共轭剪裂隙追踪并部分贯通,最终形成现今的构造形态。
关键词:西藏;南北向构造带;地堑;正断层;形成机制
II
ABSTRACT
Tectonic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Cangmuc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体内炎性因子的影响及其安全性的分析.pdf
- 不同剂量麝香保心丸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面积的影响.pdf
- 不同类型对比剂对75岁以上老年人行冠脉介入术后肾功能的影响.pdf
- 不同类型脑分水岭梗死和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的分析.pdf
- 不同脉冲控制策略下复杂神经系统的稳定性及其同步研究.pdf
- 不同情绪状态下自我相关度和框架任务对危机决策的影响.pdf
- 不同日粮DNF%2f淀粉水平对新西兰肉兔肝脏Leptn、Ghrelin、PCNA水平的影响.pdf
- 不同施肥方式对矿区复垦地土壤呼吸的影响.pdf
- 不同血脂成分及水平和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pdf
- 不同营养液配方对青蒜苗生理特性及其品质的影响.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