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执法冲突的社会情境——以《城管来了》为文本展开.pdfVIP

城管执法冲突的社会情境——以《城管来了》为文本展开.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城管执法冲突的社会情境——以《城管来了》为文本展开.pdf

城管执法冲突的社会情境 —— 以 《城管来了》为文本展开 陈柏峰 摘 要 在当下中国,城管的公共形象负面,几乎被等同于暴力执法、扰民、欺压弱势群体、腐败等。然 而,从其体制形成来看,城管执法克服了多头执法体制的诸多弊端,大体上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从纪实作品 《城管来了》 来看,城管在食品安全、城市交通、市民人身财产安全、社区安宁等多方面均有着积极作用,执法 冲突的发生有其结构性原因:执法矛盾向城管集中、政府行政决策风险向城管转移、执 法受 益 者 是 “沉默的大 多数”。《城管来了》 反映的执法实践与传媒表达的大不相同,因为很多传媒将个别城管执法事件加以刻板印象 化,掩盖了城管执法的积极面向,通 过 “污名”建构了负面的城管整体形象,并将暴力抗法摊贩的形象圆形化, 将问题归结为抽象的体制问题。这无助于解决问题。传媒应当客观全面地报道城管执法的社会情境,帮助不同 人群共享经验、凝聚共识、达致理解和弥合矛盾。 关 键 词 城 管 ;执 法 冲 突 ;社 会 情 境 ;《城管来了》 ;传媒 作者陈柏峰,法学博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 一 、 从城管执法的形象说起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的各种需求不断增长,城市管理职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 城市发展所引发的秩序变化也给城市管理带来了挑战。面对需求和挑战,我国政府逐渐探索出了城 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体制。与此同时,科技和传媒业的发展,促进了舆论监督和信息公开,城管执 法越来越多地被曝光在公众视野当中,相关的负面新闻不断出现在媒体之上,尤其是城管暴力执法 及其引发冲突和抵制的新闻。社会公众对城管的负面评价和反感情绪日涨,甚至出现了取消城管的 呼声。在网络舆论中,对城管的怨恨、讽刺和嘲笑不绝于耳,城管的公共形象相当负面。而这种负 面的整体形象,又通过诸如以下一些报导和戏谑而得以再生产。 * 本文系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基金项目 NCET-124( 986)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2012M( 521667) 的研 究成果之一。感谢匿名评审专家的修改意见,但文责自负。 北大法律信息网/ 北大法宝/ 第一,城管被认为意味着暴力执法。网络上随处可见影射、嘲笑城管暴力执法的各种漫画、笑 话段子。在一幅漫画中,有两个浑身背着装备的军人,其中一个问道:“敢问兄台是哪国的特种部 队?” 另一位回答说:“No ,No, 俺是中国的城管队员!”再如一个笑话段子:“五角大楼秘密报告 称:中国城管队伍是一支有强大潜力,能单靠一辆破面包车或皮卡就能全天候作战的可怕准军事 组织。我国庄严承诺对外不首先使用城管。”①这类漫画或笑话段子都是通过消费城管暴力执法来娱 乐受众,城管的暴力形象在娱乐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强化。 第二,城管被认为意味着扰民。网络上有一流传甚广的组图《清明上河图之城管来了》。第一 张图是《清明上河图》的局部图,贴文描述了让人感叹的“好 一 座 繁 花 似 锦 的 城 池 “一座大桥 中间的人行道,是一条熙熙攘攘的人流;有坐轿的,骑马的,挑担的,赶毛驴运货的,推独轮车 的……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接着,忽闻人惊呼:‘城管来了’,顿时马惊人慌,只见骤 然飞急水,忽地起洪波……城垣尽倒,商铺皆休。数年后,城市管理系统成立十周年成就展在博物 馆开幕,展区正中悬挂一巨幅清明上河图,城垣依旧,只人烟不再,有上书曰:汴京城市管理者模 范城!”组图中的第二张图就是“博物馆展区挂的那幅清明上河图”—— 经过网友涂改,画面的背 景都还在,只是人物全部都被涂掉,街上尽是散落的零碎物、被打翻的箩篼和篮子。不少网友认为 很 “写实”,很 “形象”,并感慨 “城市管理者早诞生几百年,就没有清明上河图了”。② 显然,受 众在娱乐、消费这一组图的过程中,也加固了城管扰民的形象。 第三,城管被认为意味着欺压弱势群体。城管只要与执法对象发生冲突,公众就会习惯性地认 为城管在欺负弱势群体。笔者任教的大学边上有个城中村,在挨着校园的那条路上,不断有人违建 做买卖。城管几乎每年都要去强制拆迁,但之后不久违建房又会重新出现。每次强拆时,学生们总 会向我反映 “城管欺负弱势群体”,他们甚

文档评论(0)

niuguofu + 关注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