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心理学第五章学习分析.ppt

  1. 1、本文档共1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沃森(左)和克里克 * 血清素 * * 机体任一动作的完成均依赖于某组肌群协调一致的运动,称共济运动 (coordination) 。 * 小脑皮质自表面向深层可分为分子层、浦肯野细胞层和颗粒层三层,主要有六种神经元:外星形细胞、篮细胞、浦肯野细胞、颗粒细胞、高尔基细胞和单树突细胞。 * * 延缓抑制是在经典条件反射中观察到的一种现象:实验者给哺乳动物如狗建立了条件反射之后,有意把条件刺激(CS)和非条件刺激(US)两者先后呈现之间的间隔时间逐步延长;实验动物在经历了这样多次重复的过程后,会逐渐延迟对CS发生条件性反应。比如说,在建立了听到铃声后流唾液(等待吃肉)的条件反射以后,要是有一段时间,铃声后喂肉的时间推迟,则狗听到铃声后条件反射性地流唾液的时间也会逐渐有相应推迟。延缓抑制也是条件性抑制的一种。 * 小脑的结构: 小脑皮层,由外向内分3层 分子层 浦肯野细胞层 颗粒层 小脑的结构: 小脑髓质深部,有4对小脑中位核: 齿状核 球状核 栓状核 顶核 结论:小脑的皮层和中位核是建立简单运动条件反射学习行为的最必要的脑结构。 实验: 损毁大脑皮层、海马等结构,并不影响已建成的瞬眼条件反射; 但损毁小脑的皮层或中位核,则完全不可能建立瞬眼条件反射,已训练好的反射也会消失。 因此,瞬眼条件反射的高级中枢在小脑。 典型代表:汤姆逊,家兔的眨眼条件反射 1 整体水平:? 小脑的皮层和中位核 2 细胞水平:? 3 分子水平:? 人类小脑内一个浦肯野氏细胞的胞体和树突上分布着大约20万个突触,这样多的突触发生异源性突触易化作用,是小脑完成短潜伏期反应的重要基础。 小脑细胞的突触后膜上存在许多受体蛋白分子,可以和多种递质发生受体结合反应对神经信息加工,是其参与学习过程的重要物质基础。 浦肯野氏细胞上发生异源性突触易化 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分子发生变构 1 整体水平:小脑的皮层和中位核 2 细胞水平:浦肯野氏细胞上发生异源性突触易化 3 分子水平: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分子发生变构 关于小脑的机制: 第五节 边缘系统与情绪性学习 一、边缘系统相互作用的学习模型 二、嗅觉与味觉条件反射 边缘系统 结构:边缘系统包括嗅球、边缘皮层、海马、杏仁核、穹窿和乳头体等 功能:当初以为它只与嗅觉有关。实际上还参与摄食、内分泌、繁殖、性行为、学习和记忆、攻击等活动的控制与调节。此外还参与认知、情绪和动机过程。 边缘皮层 扣带回 胼胝体 穹窿 乳头体 杏仁核 海马 右侧半球海马 杏仁核 海马 乳头体 边缘皮层 扣带回 丘脑 下丘脑 一、边缘系统相互作用的学习模型 自主反应性条件反射:是一类发生呼吸、心率、血压、皮肤电等自主神经功能变化的学习行为。 典型代表:鉴别性主动躲避反应 研究发现,这种伴有情绪色彩的自主反应性学习行为,以皮层下感觉中枢和边缘系统为其神经网络基础,其生理特征是非特异性信息的快速加工。 丘脑—边缘系统:快速接受和加工非特异信息,发动躲避反应;  海马网络:对不断呈现的刺激和环境条件与短时记忆的内容加以比较。 两种功能并行地发生作用是这种学习行为的基础。 * * 二、嗅觉与味觉条件反射 嗅、味觉反应及其学习模式有共同的脑机制,比皮肤电击的情绪性学习行为如躲避学习,与边缘系统的关系更为密切。 学习模式中情绪性成分更多,反应模式建立得更快,维持时间也就更久。 第六节 海马在学习中的作用 但海马对学习过程的这些作用,并不是其特异性功能,其他一些脑结构也有类似功能。海马对学习的这些调节作用,也与其对注意、情绪和运动等功能的调节作用有关。  辨别空间信息  新异刺激抑制性调节  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的过渡 1 2 3 海马的作用 最有说服力的实验模式:辐射形8臂迷津 一、空间辨别学习 首先,大鼠随机跑向任一臂,可得到食物。 然后依次跑向另一臂可得食物,但是两次进入同一臂,不得食物。 训练21次,大鼠习得该行为模式。 海马结构损伤的大白鼠记不住刚刚取食的地方。有时再次或多次进入刚刚取食的地方。 说明丧失了空间位置的暂时性记忆能力。 二、新异刺激的抑制性调节 以下事实说明海马具有抑制性调节作用: 海马损毁的动物,多次重复某一新异刺激,朝向反射也不消退; 在食物强化的延缓条件反射中,动物在延缓期内就出现过多的过早食物运动反应; 海马对学习过程中新异刺激的抑制性调节功能,实际上也是海马注意机制的一种表现形式。 三、情绪性学习的调节 无论是主动躲避学习,还是嗅、味觉学习过程,通过边缘系统内部的相互联系,海马总是必要的参与者。 海马对学习的调节作用更可能是由于它属于边缘系统的结构,参与情绪反应的调节机制,对学习行为发生的间接效果。 了解: 学习的几种模式 重点: 学习的脑机制(三个水平) 异源性突触易

文档评论(0)

琼瑶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