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3.12 失街亭课件 粤教版必修4.pptVIP

【学案】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3.12 失街亭课件 粤教版必修4.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案】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3.12 失街亭课件 粤教版必修4.ppt

* 学习目标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整体感知 课文图解 1.了解小说《三国演义》及其作者罗贯中。 2.学习本文通过生动的情节和人物语言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赏析诸葛亮和马谡的形象。 学习目标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整体感知 课文图解 1.连线作者 罗贯中 约1330—约1400 ,元末明初小说家。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著有小说《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是其代表作。 2.写作背景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它以三国时代的历史为背景,描述了自东汉灵帝刘宏中平元年 184年 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 280年 将近一百年的政治、军事以及外交的斗争故事。《失街亭》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和第九十六回。 学习目标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整体感知 课文图解 学习目标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整体感知 课文图解 学习目标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整体感知 课文图解 3.词语积累 1 差失:差错,闪失。 2 偏裨:偏将,副将。 3 干系:关系。现在多指牵涉到责任或能引起纠纷的关系。 4 军令状:戏曲和旧小说中所说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表示如不能完成任务,愿依军法受罚。现指接受任务时所做的按时完成任务的保证。 5 掎角之势:形容作战时互相配合,夹击敌人的态势。 6 措手不及:临时来不及应付。 7 势如劈竹:形容像劈竹子一样,劈开上端之后,底下的都随着刀刃分开了,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8 徒有虚名:空有某种名声,指名不副实。也说徒有其名。 9 土崩瓦解:形容彻底崩溃。 10 言过其实:说话过分,不符合实际。 学习目标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整体感知 课文图解 4.词义辨析 1 等闲视之 不屑一顾 辨析:“等闲视之”指当作平常的人或事物看待。“不屑一顾”指认为不值得一看,形容极端轻视。前者多用于否定式,后者多为贬义词。 判断正误: ①“另类”儿歌这类“恶搞”文字,容易助长中小学生追求低俗,甚至把低俗当有趣的风气。因此,对流行于青少年群体中的这种“恶搞”行为,不能不屑一顾。 × ②当初,技装公司提出要研制无人机时,有人等闲视之地说:“技装公司没有专业人员,他们也能造无人机?” × 学习目标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整体感知 课文图解 2 措手不及 猝不及防 辨析:二者都有“来不及防备”之意。“措手不及”一般指在突发事件面前,即使有主意、有办法也来不及使用。“猝不及防”一般是指事前一点准备都没有,毫无防备。 判断正误: ①细作告曰:“司马懿倍道而行,八日已到新城,孟达措手不及……” √ ②每一年,都有人猝不及防地在车里冻僵,没有经历过荒原风雪的凶猛袭击,是不知道它的危险性的。 √ 学习目标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整体感知 课文图解 1.请用《三国演义》的章回体形式,给课文的四部分分别拟一个小标题。 解析:抓住主要人物、事件来概括。 参考答案: 一 孔明分兵拒仲达,马谡奉命守街亭 二 仲达设伏取蜀兵,马谡大意失街亭 三 亡羊补牢时已晚,发号施令别打算 四 赵云神勇保军资,孔明挥泪斩马谡 学习目标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整体感知 课文图解 2.马谡为何会有狂妄、刚愎自用等性格特点呢?马谡真的一无是处吗?试结合课文加以分析。 提示:马谡之所以狂妄、刚愎自用,是因为他读过不少书,自认为满腹经纶,是个卓越的指挥家,加上诸葛亮也承认他的才能,因此他更加不可一世。当然他也曾引用过兵书上的“凭高视下,势如劈竹”的理论,孙子“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名言。而历史上因占领山头或背水布阵而取得军事胜利的事实,也是屡见不鲜的。但马谡不分析当时敌我情势和地理形势,只是生搬硬套古人的军事理论,自然不能从兵法上汲取前人成功的战争经验。可以说,他和赵括一样都是纸上谈兵的“军事家”。 马谡很勇敢,战前,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自动请缨,立下军令状,表现了大无畏的精神。也就是我们说的“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令人感佩!失街亭后,马谡自缚请罪,显示了他勇于负责任、光明磊落的品质。 学习目标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整体感知 课文图解 问题导学 写法探究 积累与运用 1.课文中描写了马谡的三次“笑”,表现他怎样的性格?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提示:马谡一笑孔明“多心”。“丞相何故多心也?量此山僻之处,魏兵如何敢来!”在他看来,诸葛亮严密的布置是多虑的,诸葛亮是庸人自扰。既然在他眼里丞相的布置都是可笑的,那么对副将王平的建议更是不屑一顾了。 他二笑王平无能。当王平给他指出屯兵当道的合理性及屯兵山上的弊端时,他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若魏兵到来,吾教他片甲不回!”他对王平的态度轻蔑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他三笑司马懿胆小。当司马懿亲自巡哨街亭时,马谡在山上见了大笑曰:“彼若有命,不来围山!”言下之意是,如若来围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