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传记复习指导课件.ppt
高三实用类文本
——(传记)复习指导;;一、归纳概括类题型: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概括要点;;《一代才女林徽因》第3题;《程万琦的爱国心》第二题:;概括题第2种类型:概括传主形象特征:
1、先抓评论,明确传主的主要特征
2、由事及人,在划分段落层次的基础上,
归纳出每个层次的传主的形象。
3、往往从:性格、学识(或专业)、
为人处世(人品)几个方面
答案模式:概括+分析(简述具体事例)
(根据具体题目而定,有时只需概括)
;《旋风的中心》第2题;《黄裳浅识》第2题:结合文章内容,请简要概括黄裳的形象特征?;例题分析:《沈从文》第1题:;《杨绛和他的父亲》第2题:;二、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1)对重要句子的理解
理解句子的含义,必须联系具体语境,透过句子的表面义,体味其深刻的内涵。
1、弄清句子在文中所处的位置(还原语境)
2、圈出句子中的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表面含义
3、句子中有运用表达技巧的,应点明其表达效果
4、结合全文的人物形象与事迹,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或深刻道理。);《一代才女林徽因? 》第1题:“把这派克笔清炖了吧,这块金表拿来红烧。”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反应了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当时怎样的生活状况?;;《忆洗星海》第5题:结合文意,谈谈你对“要写,还得回国来”这句话的理解。;(2)对关键词语的理解:解题步骤与句子的含义相似;《季羡林》第6题:作者卞毓方说“清华其神,北大其魂”是解读季羡林的钥匙,“清华其神”和“北大其魂”的内涵是什么?;《旋风的中心》第2题:文章题为《旋风的中心》,“旋风”指什么?;《哭泣的昆虫》第3题:“他相信,无论是在黑暗中的草丛里,还是在雨水之后的泥土下,都闪烁着奇异的人性的光芒”一句中,“奇异的人性的光芒”具体指什么?(4分);《学者傅斯年》第2题:胡适评价傅斯年:“他的感情是最有热力,往往带有爆炸性的。”?请举例说明。;三、作用类题型:
常见设题方式:1、某句话或某段话在文中的作用。
2、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3、侧面描写的作用。
答题思路:参看《全品》p137页
1、内容上的作用:概括这一句(段)写了什么内容,对于全文的内容把握,体现了什么,突出了什么。(传主形象、文章主旨)
2、结构上的作用: ①句段作用:总领全文、呼应前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②结尾作用:感情升华、主题深化、③言有尽而意无穷
3、形式上的作用:(如引用别人的话)增强传记的真实性,可信度;丰富文章的内容。;重要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例题解析:《林徽因》第2题:文章开头和结尾都描写了窗外的阳光和小鸟,试简要分析这些景物的特点与作用。;例题解析:《旋风的中心》第1题:文章多次写到“姑娘的求爱信”,这一细节描写对人物形象塑造有什么作用?(4分) ;例题解析:《哭泣的昆虫》第1题:开头一句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例题解析:《沈从文》第2题:文章引用了沈从文在《从文自传》中说的一段话,起到了哪些作用?;例题解析:《季羡林》第5题:文中多次引用了季羡林的话,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四、鉴赏类题型:赏析文章的语言、手法、构思;
第一,明确运用了什么手法;
第二,明确某手法技巧如何运用;
第三,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某手法运用好在哪里。
较常考查的表现手法主要有对比、衬托、象征,
修辞手法主要是比喻、排比、拟人。
; ;(3)布局谋篇的技巧
(4)修辞的技巧;;;《杨绛和他的父亲》第3题:文章在表现杨绛与其父亲的时候都用了哪些描写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分类;表现手法
1、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2、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3、先抑后扬,引发好奇,感情铺垫,引发好奇。
4、托物言志,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5、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6、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云南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上册期末试题.doc
- 云南省保山市2015-201学年高二化学上册期末测试题.doc
- 云南省大理市2015-2016学年高一政治上册期末试题.doc
- 云南省大理市2015-2016学年高一数学上册期末考试题.doc
- 云南省大理市2015-2016学年高二政治上册期末测试题.doc
- 云南省大理市2015-2016学年高二政治上册期末考试题.doc
- 云南省大理市2015-2016学年高二物理上册期末试题.doc
- 云南省大理市2015-2016学高一化学上册期末试题.doc
- 云南省大理市2015—2016学年高一地理上册期末试题.doc
- 云南省大理市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上册期末试题.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