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衰患者膳现况调查及中医药膳调养研究.pdf

慢性心衰患者膳现况调查及中医药膳调养研究.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慢性心衰患者膳现况调查及中医药膳调养研究

摘 要 目的: 一、通过前瞻性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目前广州地区慢性心衰患者对普通饮食及药膳食疗 的知识、行为、态度,评价患者的营养状态和膳食质量,为慢性心衰中医药膳调养方 案的制订提供参考。 二、通过对中医药膳食疗古籍及部分书籍文献的挖掘,结合中医学的辩证思维,总结 和筛选心衰药膳食疗方,结合现代营养学理论,构建一种简明、完善、系统、易于推 广的慢性心衰中医药膳食疗调养方案。 三、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对慢性心衰药膳食疗调养方案的效果进行初步评价, 为药膳食疗方案的推广及进一步构建慢性心衰中医慢病管理体系提供参考。 方法: 一、慢性心衰患者的饮食现况调查研究部分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法,制定合理饮食及中医药膳食疗“知、信、行”问卷及24 小时食物记录表。选择广东省中医院住院部及门诊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97例,采 用面对面调查方式完成问卷部分,同时采集患者的身高、体重数据,检测血清白蛋 白、血红蛋白及血尿酸值并记录。采用连续3天的电话回访方式记录当天患者的所 有进食情况,填写24小时食物记录表。使用营养计算器V2.70(标准版)软件计算 患者食物中各类营养素摄入量。采用SPSSl7.0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和分析,参照 报告评价心衰患者的膳食结构与质量。 二、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药膳食疗调养方案的构建部分 主要包括文献信息挖掘和药膳食疗调养方案构建两部分。 (一)古籍研究 主要以升级版《中华医典》为检索工具,以“水肿”、“心悸”、“喘”、“心痛”、 “利小便”,“心胀”,“心痹”,“心水”,“心衰”等作为检索词,检索“食疗本 草”、“综合方书’’、“单方验方’’、“综合医书、“养生通论”、“药膳食疗”条目下与 慢性心衰食疗相关的内容,共计200余部书籍。 (二)现代文献研究 data等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以“心衰”、“心 1.通过CBM、VIP、CNKI、WanFang 力衰竭”或“心功能不全”等为检索词,在检索结果中增加“食疗”、“药膳”、“食 治”、“辨证施膳”等为二级检索词,检索与心衰食疗有关的文献。 2.查阅《中国药膳学》、《中华养生药膳大典》、《中医饮食调补学》、《中华临床药膳 食疗学》、《中国药膳辩证治疗学》、《中国药膳大辞典》等5部著作,结合心衰的中 医证型核心及治法治则,仔细查阅有心衰食疗有关的内容并记录。 (三)文献整理和筛选 将通过纳入标准、排除标准获得的文献进行归类,录入Excel软件系统,进行 描述性分析。根据慢性心衰的主症和治则治法,并秉承“简便效验廉”的原则,筛 选简单易学的药膳方用于制定药膳食疗方案。 (四)中医药膳食疗方案的构建 结合现代营养学研究及原则,对纳入药膳进行营养评价,最终制定方案,并印 制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药膳食疗调养手册(附录2)。 三、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药膳食疗方案的临床研究部分 选取广东省中医院各分院住院部及大德路总院心脏门诊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8 例,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将纳入患者随机分为药膳食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均 按照((2014年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接受规范的西医药物治疗,药膳食疗 组患者在入组时进行中医辨证,领取《慢性心衰中医药膳食疗调养手册》,接受手册 解读及宣教,遵照《手册》执行所属证候下的药膳食谱,要求每周至少食用一次药 膳,每2周1次随访及指导。对照组患者在出院或首次门诊就诊时进行一般饮食宣 教,期间不做任何干预,每月随访1次。疗程3个月。两组间及各组前后进行比 较,观察并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膳食结构中9大类食物摄入量、主要营养素摄入 分等指标的变化。数据处理使用SPSSl7.0软件包,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或精确概 率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非参数秩和检验,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 结果: 一、慢性心衰患者的饮食现况调查研究部分 (一)社会人口学资料 患者的籍贯为广东省,74.1%患者的文化程度为中学及以下。个人月平均收入以2000~ 分布上:体力劳动者比脑力劳动者为1.29:l。 (二)疾病特征资料 从心脏原发疾病的构成情况上来看,冠心病所占比例最高,其后依次为高血压病、 扩张型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肥厚性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其他心脏病、心律失常。 比例最高。从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看:气血血瘀证所占比例最高,其后依次为阳虚血 瘀证、气阴两虚血瘀证、气虚血瘀水停证、阳虚血瘀水泛证。西医用药情况上,B受 体阻滞剂的使用率最高达74.6%,其次

文档评论(0)

chuotuo007577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