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配合耳穴压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pdf

温针灸配合耳穴压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温针灸配合耳穴压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

目录 中文摘要………………………………………………………………………I Abstract……………………………………………………………………….III 缩略词表…………………………………………………………………….VI 前月lJ 言…………………………………………………………………………………………………1吾…………………………………………………………………………………………………l 正 文…………………………………………………………………………3 1 临床资料………………………………………………………………3 1.1诊断标准………………………………………………………….3 1.2纳入标准………………………………………………………….3 1.3排除标准………………………………………………………….4 1.4病例剔除标准…………………………………………………….4 1.5…一般资料……………………………………………………………4 2研究方法………………………………………………………………5 2.1治疗方法………………………………………………………….5 2.2观察指标………………………………………………………….6 2.3统计学分析………………………………………………………7 3结果…………………………………………………………………….7 3.1 POP症状积分的观察…………………………………………一7 3.2西组忠者治疗前后VAS疼痛积分变化比较…………………9 3.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MD变化…………………………………9 3.5安全性评判比较………………………………………………10 讨 论………………………………………………………………………………………………..11 1现代医学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认识………………………………11 2祖国医学对骨质疏松的认识…………………………………………19 3治疗方案确立依据……………………………………………………25 4研究结果分析:………………………………………………………29 1 结语……………………………………………………………………….3 参考文献…………………………………………………………………….33 附 录……………………………………………………………………….38 附录一: 骨质疏松症评分标准表…………………………………….38 附录二:文献综述……………………………………………………一39 致谢……………………………………………………………………….52 中文摘要 目的: 随着人1:3的老龄化加剧,世界卫生组织将骨质疏松症与糖尿 病、心脑血管疾病共同列为中老年人常见的全球性三大杀手,其主要临床 症状为疼痛、驼背、骨折,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本课题采用温针灸 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通过观察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症 对温针灸配合耳贴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以 便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 方法:将201 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按照就诊时间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 25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配合耳穴贴压治疗,温针灸隔日1次,15次为 1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耳穴贴每4日更换一次,双耳交替治 疗,治疗3个月后评定疗效。对照组采用口服碳酸钙D3片治疗,一次一 片,一日一次,服用3个月后评定疗效。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比较两组骨 种治疗方法进行安全性评价。 结果: 1.两组患者治疗前主要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 经3个月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取得更好的疗效。 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疼痛积分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骨疼 痛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具有可比性。经3个月治疗后,组 内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疼痛积分均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t治疗组 能降低疼痛积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 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MD变化比较,两组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huotuo007577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